学工动态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学生活动 > 正文

非遗新芽:油纸伞撑开千年文脉的童年对话 ——外国语学院“语翼飞翔”三下乡非遗教育实践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0    作者:李晴茜、郭明希、胡文志 摄影人:王恩惠     来源:     点击:

72道古法工序遇见58双稚嫩小手,在浏阳河畔的平水桥完全小学,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在伞面徐徐展开。7月9日,外国语学院“语翼飞翔”志愿服务队以油纸伞为媒,为乡村儿童开启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任意门。

在文化溯源环节,动画短片《鲁班制伞》让木工祖师的智慧跃然屏上,当孩子们看到伞骨撑开的瞬间,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哇”声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工艺展示环节则采用实物+视频双轨教学,队员现场拆解油纸伞结构,同步播放制作工艺纪录片,重点讲解72道工序中的关键技艺。随后,团队结合浏阳本土文化背景,特别强调油纸伞在当地的历史价值,拉近孩子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童心绘伞:在素白上写诗

在绘画环节中,孩子们化身为小艺术家,在空白油纸伞上尽情创作五年级的张凌菲用渐变蓝描绘浏阳河的晚霞,伞骨间隙巧妙点缀烟花图案;年级的谢源鑫则把数学课学的几何图形化作伞面装饰,三角形、菱形在素白的伞面上跳起现代舞。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协作,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素色伞面成为童真与创意的画布。

作品展示:伞艺飞扬

此次非遗课堂实现了传统文化与乡村童趣的完美融合,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专属油纸伞,更在心中种下了文化基因。孩子们通过亲手创作将书本上的非遗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实践。正如支教队员课堂总结时所说:“我们不是要复制古老技艺,而是让传统在童心里找到新的生长点。”当夕阳为伞面镀上金边,孩子们手中的油纸伞在操场上空撑起一片流动的文化云,那是千年非遗与童年创意共同编织的未来图景。


上一条:三下乡纪实: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童心向党筑梦未来
下一条:三下乡纪实:“语翼”挥毫传文脉 笔墨育心绽乡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