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外国语学院在315会议室召开教学改革专题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凌飞主持,副院长汪小英、李曦及部分骨干教师参会。会议围绕拟开设的“语言应用”微专业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李曦副院长重点介绍了微专业课程设置思路和具体要求。该微专业面向非文学类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开设,包含《跨文化视听》《大语言模型与高级应用写作》等5门课程,共计13学分。课程突出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双语表达、智能写作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自2025级起,将新增口语教学模块,强化实际场景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基础阶段课程增加情景对话、学术演讲等内容;提升阶段按专业分类设置特色口语训练,如经管类的商务谈判、理工科的技术交流等。改革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展示、视频录制等方式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与会人员围绕“语言应用”微专业筹建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会议决定成立 “文化外宣与数字叙事” “跨文化视听” “大学英语听说”三个课程组,由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组长,组建优质教学团队负责教案优化、课件更新和教学大纲修订等工作。
汪小英副院长指出,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实效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凌飞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本次改革是落实学校教学改革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全院教师要统一思想、通力协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据悉,即将开设的“语言应用”微专业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该专业立足财经院校特色,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整合外国语学院与人文与艺术学院优质师资,开设应用型特色课程。通过“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双语表达、智能写作技术和跨文化沟通等核心能力,助力学生在职场中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次改革将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改革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