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在人才培育与文化传承中激荡着生生不息的力量。2025年盛夏,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语翼飞翔”志愿服务团队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于7月3日至12日奔赴湖南省浏阳市集里街道平水桥完全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场跨越城乡的教育对话,在蝉鸣声声中谱写出动人的青春交响。
这支由17名师生组成的青春方阵,以组织组为中枢、生活组为港湾、财务组为舵手、宣传组为明眸,构建起精密运转的支教矩阵。组织组精心编排的“课程日历”,将安全教育、非遗传承、科学探索等模块编织成立体化知识网络;生活组积极协调安排食宿,用家乡味道抚慰思乡情愫,让队员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财务组建立“透明账本”,确保每分钱都化作滋润心田的甘露;宣传组通过镜头捕捉300余个动人瞬间,让爱心在云端持续发酵。

支教团队与学生合影留念
团队创新打造的“安全护苗、文化润苗、素质强苗”三维课程体系,在浏阳市集里街道平水桥完全小学绽放出绚烂的教育之花。安全课堂上,“防溺水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自救技能;非遗工坊里,油纸伞绘画与草木扎染唤醒文化基因;科学实验室中,“特工密信”实验激发探索热情。队员们独创的“游戏化教学法”,使知识在追逐嬉戏间自然流淌,让87%的学生在结业测评中展现出显著进步。

孩子们展示手工制作的漆扇
作为支教团队的特色板块,队员们将红色传承与支教工作深度融合,让革命精神成为课堂内外的生动教材。支教团队依托浏阳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王震将军等本土革命历史和伟人故事讲解,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红色底蕴,感悟先辈们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在师生间悄然传递。这种将知识传授与精神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让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成为革命传统在新时代乡村的延续与弘扬,为此次实践活动注入了深刻的红色内涵。

红色课堂师生互动
离别时刻,孩子们的手绘感谢卡铺满会议室长桌。“老师,我学会了用彩笔勾勒家乡的烟花!”二年级学生李天佑的留言让队员热泪盈眶。离校结业仪式上,平水桥完全小学林校长向支教团队表示感谢:“感谢你们让孩子们度过了一段充实的暑假,期望你们的教育生涯一帆风顺。”这些质朴的馈赠,化作队员们最珍贵的行囊。支教队员曹恩彩在支教手册中写道:“当看到留守儿童在家庭树作业中认真描绘父母模样时,我读懂了教育最本真的温度。”

孩子们的手绘感谢信
当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最后一次飘扬在平水桥完小上空,这场持续十天的教育接力已悄然改变许多生命的轨迹。支教队员们不仅留下了形式多样的精品课程,更在乡村孩童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正如队长刘惠婷在结业仪式上所言:“我们愿做永远的筑梦人,让教育的星光照亮更多角落。”未来,“语翼飞翔”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以青春之名续写城乡教育共富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