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讲台上,留日十余载、归国任教的赵杰博士,正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为镜,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在三尺讲台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答卷。
留学深造,筑牢专业根基
赵杰老师的学术足迹横跨中日两国。硕士与博士阶段,她远渡日本潜心钻研,系统涉猎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与比较文化学等领域,不仅构建起扎实的知识体系,更通过与当地师生的深度交流,练就了地道的日语运用能力与跨文化沟通智慧。这段留学经历,让她得以将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与前沿学术视角融入教学,为课堂注入独特的国际视野。
匠心教学,深植育人情怀
凭借多年海内外教学积累,赵杰老师对学生需求有着精准把握。她深知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日语学习中的痛点,备课时常针对发音难点、语法困惑设计分层教学方案: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准备“句型卡片”强化训练,为进阶学习者推荐原版阅读材料拓展视野。课堂上,她将传统讲授与多媒体互动巧妙结合,用日剧片段解析生活化表达,以文化对比案例激发思辨,让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鲜活。课后的她更是学生的“专属顾问”:有学生因口语自卑,她坚持每日进行15分钟一对一练习;备考日语能力考期间,她整理高频考点手册并录制讲解音频。她以尊重与耐心守护每个学生的成长节奏,成为学生口中“最懂我们的人”。
悉心领航,助力竞赛突破
在指导湖南省大学生日语能力大赛时,赵杰老师的专业与执着令人动容。为让学生在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她逐字打磨稿件,从助词用法到情感表达反复推敲;针对发音问题,她用手机录下标准示范让学生对照练习;甚至亲自为学生挑选演讲服装,只为呈现最佳状态。她常说:“竞赛不是为了获奖,而是让学生在挑战中看见成长的可能。”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斩获省级竞赛奖项,更收获了超越成绩的自信与韧性。
坚守初心,彰显师者本色
作为教育者,赵杰老师始终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点滴。讲解日本社会议题时,她引导学生对比中日发展差异,增强民族自信;分析文学作品时,穿插中华文化典故,培养跨文化对话中的立场自觉。她常告诫学生:“语言是桥梁,而文化自信是桥墩。”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她也从未停歇: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更新教学理念,向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学情笔记等。
赵杰老师以学识为经,以爱心为纬,编织出独特的教育图景。这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正化作无数星光,照亮更多学子的追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