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浏阳市集里街道平水桥完全小学的多媒体教室响起孩子们积极踊跃的抢答声。窗棂上跳跃的夏日阳光与教室中央“语翼飞翔”志愿服务队精心布置的烟花主题课堂相映成趣,十余名志愿者正以“安全护苗、文化润苗、素质强苗”为主线,为78名乡村儿童打造一场沉浸式成长课堂。

安全启航:防溺防火知识课堂
在安全教育课堂,志愿者们创新采用“情景模拟+动漫解析”模式。通过3D动画演示溺水自救的“仰漂法”与火灾逃生的“毛巾三折法”,配合定制的消防车模型教具,让安全知识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四年级学生陈文周举着画满安全标识的宣传手册兴奋道:“灭火器要对准火苗根部喷!”

艺韵绽放:烟花绘画创意实践
文化传承板块则以浏阳烟花非遗技艺为切入点。志愿者团队通过播放相关非遗录制视频,现场拆解烟花绽放的物理轨迹与色彩构成原理。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用渐变色水粉表现烟花升空的动态过程,以几何线条解构传统“一炷香”造型。孩子们手执画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烟花模样。11岁的罗子金笑着展示自己的烟花作品:“我要把这幅画送给我最喜欢的奶奶!”
这场持续90分钟的教学实践,通过“知识输入-艺术转化-文化输出”的三维设计,实现了安全教育从记忆到应用的转化,让非遗技艺完成从观察到创作的传承。志愿服务队文化传承板块负责人陶雅娟手持孩子们的画作感慨:“这些跃动的色彩不仅是艺术启蒙,更是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
下课时分,孩子们攥着标注重点的安全手册与独一无二的烟花画作列队告别,走廊里此起彼伏的“老师再见”与画纸摩擦声交织成夏日的乐章。这场以青春之力浇灌的实践课,正在为乡村振兴播撒下安全意识与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传统技艺的璀璨光芒穿透时空,在乡土大地上绽放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