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好故事

深耕育英,托举远航——记人文与艺术学院杨艳老师

供稿人:供稿人:刘羽飞 欧阳雪 供图:杨艳发布日期:2025-07-17

  

清晨的阳光洒满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校园,教学楼前的梧桐树舒展枝叶,人文与艺术学院的办公室里,党委副书记杨艳早已伏案工作。深耕教坛二十多年,她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仰扎根教育沃土,用无私奉献精神播撒育人火种,如同校园里的梧桐树,默默守护着一方天地里的成长与希望。

勇挑重担,顾全大局谋发展

在学院没有配备党委书记时,杨艳主动扛起党建、学生管理、就业等工作的重任。她带领团队锐意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学院在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就业创业等领域接连取得突破,让学院的发展蓝图在实干中逐步落地。作为学院学生管理的掌舵人,她以松树般挺拔的意志直面挑战,用实干担当为学院注入新的活力,为各项工作开展筑牢根基。

党建引领,融合提升强根基

杨艳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既注重扎实筑牢基层党建根基,又坚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让党建活力有效转化为育人动能。她在支部建设上精准选才,配齐配强支部班子,通过专题培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让支部班子成为党建育人的硬核力量;在党员教育上精心育才,创新教育形式,聚焦乡村振兴大局,在江口村建立实践基地,让理论学习活起来、实践担当实下去,课堂上深入浅出讲理论,实践中引领学生把初心落实于行动,为党组织培育出一批批有信仰、能担当的青年力量;在工作中合理用才,推动学用结合,激励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中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指导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教育,筑牢思想压舱石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杨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依托学院专业和各类主题活动,创新发展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激励师生不断奋发进取,厚植爱国爱校情怀。 “美育大课堂”已形成品牌。积极开拓网络思政,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党团政策宣讲,主题活动、先进典型宣传,打造网络育人阵地;通过“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青春向党、光影见证”摄影比赛等活动,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阵地,使艺术之美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她组织师生党员走进雷锋纪念馆、蔡和森纪念馆等红色基地,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她主张思想教育要像春风化雨,既要润物无声,又要直抵心灵,带动学院思政教育摆脱枯燥灌输模式,成为启迪心智的生动实践。


组织党员参观蔡和森纪念馆


立德树人,深耕细作育新苗

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要用真诚叩开每扇心门,用智慧点亮每盏心灯。这是杨艳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践行“教育无他,唯爱与责任理念的生动注脚。她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清晨筹划工作、夜间走访宿舍是常态,办公桌上的谈心谈话记录本写满与学生的交流细节,墙面上的便利贴记录着学子成长的关键节点。她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在专业指导中融入人生经验,用教育者的专业与情怀诠释新时代教师的担当。同时,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包容之心接纳多元选择,将因材施教融入育人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清风护航,培育优良好作风

杨艳牵头开展树立优作风、严导向、好形象工程,全力培树学院良好风气。她积极响应学校清廉财院文化建设部署,组织师生参与廉洁文化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学院荣获廉洁文化教育品牌一等奖和廉洁文化宣传月优秀单位称号,通过清风工程为学院作风建设塑造了新形象。

精准服务,助力学子逐梦行

心系学生成长发展,杨艳多措并举为学子保驾护航。她积极组织考研指导,开展征兵宣传,动员西部计划,搭建求职桥梁,开展专场招聘会;带领辅导员利用晚上时间逐间走访毕业生宿舍,在贴心交流中了解需求、解决难题;动员专业教师积极助力学生就业,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在她的带领下,人文与艺术学院已成为满溢活力与创新因子的成长场域。优秀师资、先进设施筑牢发展基石,独特教育理念与浓厚文化氛围编织起逐梦经纬,助力每个学生挖掘潜力、实现梦想。


组织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多年教育路,杨艳以坚守与创新在育人沃土上深耕不辍。从晨光初绽到暮色渐合,她将责任扛在肩上,将使命融入日常,让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同步生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就是对她工作的肯定与赞赏。如今,一批批学子带着经世致用,以美润心的信念奔赴远方,这既是对她教育事业的最好回报,也是她用担当与奉献书写的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