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哇——像魔术一样!”惊叹声划破了浏阳市永安镇老种子教室的宁静。那一刻,透明的白醋里滴入紫甘蓝汁,边缘晕开粉红,瞬间化作透亮的胭脂色。紧接着,当紫色汁液落入小苏打水,“唰”地一下,清澈的液体又变成了宝石蓝。孩子们的眼睛瞪得溜圆,小小的脸庞上写满了惊奇与兴奋。这不是童话,而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知行艺行”志愿服务队近日带来的“趣味实验探科学”科学实验课的现场。
酸碱实验现场 张弛/摄
为提升乡村儿童科学素养,助力基层科学启蒙教育发展,这群志愿者们化身“科学引路人”,精心策划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活动。他们带来的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生活里的常见物品,厨房里的白醋、小苏打、紫甘蓝,还有普通的淀粉和碘酒,演绎科学的奥妙。
课堂伊始,简易的器材和生动的PPT讲解,就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科学老师”谭栎琦耐心解答着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清晰讲解着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和步骤,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
志愿者介绍实验 江巧伶/摄
当孩子们亲手操作,见证了紫甘蓝汁在白醋和小苏打水中截然不同的反应时,教室里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实验尾声,关于实验原理的提问刚抛出,一只只小手就齐刷刷举起,“是因为白醋是酸的,小苏打水是碱性的!”响亮的回答、同伴急切的补充,让课堂充满了热烈欢快的探索气息。
回答原理问题 郭晓薇/摄
在“淀粉显影”实验环节中,志愿服务队采用“制备—反应—观察”的递进式教学。志愿队队员陈棋亮首先指导孩子们用毛笔蘸取淀粉与水按比例调配成胶体溶液,在A4纸上绘制图案或文字后,喷洒稀释的碘酒,“快看,纸上的字显色了!”“我的名字也出来了!”随着碘酒与淀粉发生特异性反应,原本隐形的字迹和图案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蓝色,这一过程直观地向孩子们展示了淀粉与碘的特别化学反应。
“淀粉显影”实验现场 张驰/摄
志愿者团队分工协作,从实验指导到原理讲解,从记录创意到解答疑问,用耐心与专业搭建起科学探索的阶梯。课后,孩子们围着志愿者追问 “明天还能做实验吗”,更有孩子直言:“这比动画片有意思多了!”
科学实验作品集 江巧伶/摄
此次活动以生活为教材,用趣味作钥匙,不仅让乡村儿童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更悄然播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 “三下乡” 社会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助力乡村科学启蒙,让科学的种子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