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供稿人:赵旺林责任编辑:余新明2017-12-27点击次数: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时代在变迁,可许多许多值得传承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改变。

——题记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没有记录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在亲历者闲话家常中展露的历史细节,鲜活还原了一位最初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
    讲实话,我对于习近平同志七年知青岁月的这段历史,是比较清晰的,一方面我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历史,比较熟悉这段岁月的脉络;另一方面来自湘赣边区的我对偏远落后地区的艰苦生活有一定体会。我出生并成长在湘赣边区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我就在田埂边看着父辈们在田地里忙活的苦,他们拿着锄头挑着扁担,奔走在田间地头,曾多少个烈日下在种田,面朝黄土低头耕作,春种秋收冬藏,我也承担着力所能及的一些农务。但是与习近平七年知青的艰苦岁月相比,我吃过的苦是这么的少,走过的人生之路是这么的顺利。我要从习近平同志
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的目标,克服困难,昂扬奋进。
     
磨砺成锋,苦寒得香。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伟大的习近平同志就是这样的范例。在文革艰难的年代,他不畏艰辛经历了重重的磨练。1969年习近平同志在到陕北插队的时候还不到16岁,是全国1600万知青中年龄最小的,而他所去的陕北地带又是田间最艰苦的地区。曾有同期的知情回忆说,“1969年1月,当我们乘车前往陕北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乡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的情景同革命圣地还有与自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竟还有同车的人怀疑司机是不是走错了路。”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青年习近平没有抵触,没有怨言,而是在努力适应,与群众一起,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这一干便是七年。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没有消沉,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经过七年艰苦知青生活的磨砺,习近平同志得以脱胎换骨。他谙熟民情、贴近实际,收获了很多真知灼见,是他走向成熟、获得成功的开始。数年之后,习近平同志逐渐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十八大后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扎根大地,笃志报国。如同青年时期的他在梁家河与乡亲们一起生产劳动,一起做建设、求发展一样,牵引时代前行的,都是一个个具体。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他小小年纪就想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扎根黄土地,和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他在恶劣的生活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强度外,他还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压力,但他坚定报国的信念,脚踏实地,克服了困难。同时他有一股“钻”劲儿,又有想法,有思路,在当选梁家河的村支书后,他敢担当,办实事,带领群众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搞河桥治理,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直到今天,梁家河村还在受益。我们应当从中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重要的是拥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脚踏实地的进取精神。

     
心知无涯,勤于学习。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第一篇《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文章中写道: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常常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每天都要看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现在我们大学生学习条件好了,更要认真学习。牢记当代大学生的使命责任,紧跟大方向“不跑偏”,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主动钻研学科知识,为将来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奠定好坚实基础;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财务管理、经济、文化、法律、电商等各个领域知识,不断适应新要求。
      人生之路,理想为先。要向青年习近平一样勇于担当,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在知青时期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信仰。习近平同志在重要会议报告的结尾,充满激情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知道中国梦尚未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我们也知道中国梦是亿万中华儿女戮力齐心的全部汇聚,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实现中国梦本身是美好的,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一定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现在的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我们会更加努力去学好先进的财经知识及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用真才实学实现,为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向青年习近平一样拥有崇高的理想,时刻保持大学生的先进性,在努力做到自身提高和发展的同时,积极帮助和服务同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坚强、勤学、担当、信念的优秀精神品质正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必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注重培养这些宝贵品质,毕业后投身我国财经行业,为我国财经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千千万万个“我们”的努力会为实现中国真正的辉煌提供坚实保障和永久支持。

      
谈了这些感想,似乎还意犹未尽。但我又绝不相信,我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榜样精神力量能帮助解决我所有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神通,只是以榜样的精神激励自我,从不放弃自我!我知道自己面临一些困难,这是很多原因作用下形成的,我在困难面前只要一想起青年的榜样-习近平同志,就会充满信心,想法设法地去解决。比如对于逻辑推理能力弱、不善计算的我,学好高数似乎是困难的,我没有放弃,而是以榜样的精神激励自己,先搞好预习、课中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步伐、课后有疑难及时找老师同学请教,按时完成作业。这样下来,我对高数反而产生了浓厚兴趣,是能取得不错成绩的。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同志的这种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激励自己敢于吃苦、勤于吃苦、乐于吃苦。当我们以青年的楷模-习近平同志为人生指针,校正坐标、找准方向,埋头苦干,我们必然会迎来充实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当前在学校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确保完成好本职学习任务,以最优的姿态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展现财院学子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出我们努力学习、敢于吃苦的信念和价值追求,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7级会计学十班 赵旺林

dwdawda.jpg

请关注“学工在线”公众号,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