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建平在做主题讲座

一名来自于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向高建平提问。以上图片均由星辰学通社提供。
星辰在线4月19日讯(星辰学通社 高海晏 杨潇阳 曾智凰)4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建平应邀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讲学,做了“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走向”的主题讲座。该校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林铁主持讲座。
高建平首先围绕“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展开本次的讲座。他以自己丰富的出国阅历总结出——现代化意味着改变静止的、固定的生活。他批判了“看客”心态以及现代化意味着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齐的观点,着重强调“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不能以民族文化的停滞为牺牲去完成经济的发展”。
随后,高建平以目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种倾向展开了论述。一是风情园现象,这使民族文化成了一种商品表演;二是将文化遗迹符号化;三是人们对多种文化产品仍有需求。“多样性是根植于地方的,多元是将不同地方的东西放在一起”,并由此引申出从多样到多元的观点。他表示,不同文化之间是存在对话关系的。最后,他分析“现代”“后现代”概念,进而提出“当代性”的主张,即面向当下现实生活,并以此为立足点,从自身的过去和外来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出以自身为目的,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并对其他文化有参考启发意义的文化。
本次讲座由该校人文与艺术学院、厚生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科研处联合主办,吸引了200多名师生前来听讲。厚生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凌飞表示,跨文化交往、文化输出、全球化和国际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当前人文教育的热点问题,师生们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共同深入探讨。
报道链接:http://txy.changsha.cn/html/110252/20180419/2533581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