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益阳7月6日电(通讯员 谢龙 唐慧 陈星语)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党史教育学习,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心安益行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来到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陶澍村,以三下乡暑期实践为契机,于7月6日与村中的四位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进行了一场新与老的交流与学习。
村支两委便民服务员吴蕊艳告诉三下乡团队成员们,村中目前记录在册的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共七位,这些老党员在村民们心中的地位相当高,不仅为陶澍村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也是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陶澍村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三下乡团队在村委纪检委员陶新宇和便民服务员吴蕊艳的带领下分成两批先后来到这些老同志的家中聆听他们回忆过往的岁月,感慨党领导下光辉的故事。
李化之:未来希望的摆渡人
在李化之同志的采访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他1964年入伍参军,1968年光荣入党,十年军旅生涯,历经磨难,肆意挥洒青春年华,退伍后,毅然返回家乡工作,奉献余生的光和热。
安化三中位于陶澍村资水岸边,与小淹镇隔河相望。由于沿河十多公里内没有桥梁,镇上的学生上学只能渡船过河。为了上学的孩子们,李化之默默无闻地、无悔地坚持了14年,无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寒冬,每个周末他义务撑船护送孩子过河,他在资水上摆渡着一个又一个新希望……
当交流到对年轻党员的期许与要求时,他讲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这就要求当代青年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为普通群众谋幸福,为党做好事。起初李化之并未向团队成员讲述过自己摆渡14年的经历,之后在村两委干部的介绍下,队员们才得知这位老党员默默奉献14年的故事。老人家并没有把这件事当作值得炫耀的事情,而是向成员们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要发奋学习,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嘱托。
彭永祥:脱贫致富的号手
1950年出生的彭永祥,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50年里扎根基层,情系人民,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先后为乡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队员们了解到彭永祥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在工作初期岗位调动频繁,刚在一个地方做出成绩,培养出感情,却又被调到另一个更需要他的地方。他也曾灰心,但他想起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听从党组织的安排,在任何一个新岗位都迅速进入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扶贫工作。作为当时新合并的陶澍村,群众基础差、经济产业单一、村民思想面貌涣散,脱贫攻坚的任务很艰巨。但有头脑的彭永祥领导陶澍村两委和村民们,大力发展黑茶种植和养殖业,使村民们走向了致富小康,帮助陶澍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他嘱咐团队成员们,新青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强劲力量,国之栋梁。作为共产党员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给群众树立标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彭光辉:听党指挥的好战士
队员们到彭光辉老人家中时,95岁的老人正坐在屋门口乘凉,一番热情问候后老人向成员们诉说起自己战士的辉煌。
彭光辉老人1949年参军,1952年返乡,1956年入党,三年军旅让老人对党的敬意更深,对今天富强安宁的生活格外珍惜。“那个时候我们在部队训练时间又短,敌人来的又急,不会用武器啊,只能硬着头皮上。”党员就是这样,只要有党的指示与命令,有底气的时候往前冲,没有底气的时候更要往前冲。老人拿出建国70周年的勋章和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勋章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告诉三下乡团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代青年应该要牢记历史,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彭伟生:老当益壮扬党风
彭伟生曾任村上的文体委员,今年建党100周年也正是他入党的第50年。七十多岁的他,仍然十分健壮,可以干着一些搭房子的重活。当我们询问他年轻时候有什么经历时,他回答到:“当时搞生产队的时候,一个队有六七十多个人,我是任职生产队的队长,在七十年代民兵武装时,当上民兵营营长,也是在不久后,感受到了党的先进,选择了入党。”
在谈到他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时,他回答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这是很难的。首先,要紧跟党的步伐,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政策。再者,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也不要过于为自己利益着想,要真真实实的为人民服务。”之后,他还给给队员们讲述党史、分享党员精神,激励新党员奋发向上,求真务实。
在采访的最后,队员们与这些老同志们一一合照,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村两委负责人表示:“我们非常支持开展这样的党员活动,希望你们能通过学习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光荣事迹,无私奉献,情系人民的党员精神,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为团队成员与李化之老人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静 摄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彭伟生老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静 摄
原文报道链接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