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樊晓平会见季米特里•索罗金教授。
(本网讯)11月4日上午,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季米特里·索罗金教授到访我院,副院长樊晓平教授在五楼接待室会见了索罗金教授。随后,索罗金教授在图书馆四楼学术报告厅给我院师生进行学术讲座。
讲座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此次讲座由工商管理系、科研处主办,以俄罗斯经济转型及中俄合作为主题。讲座由副院长刘建民教授主持。刘建民向大家介绍了季米特里·索罗金教授,季米特里·索罗金毕业于莫斯科经济战略学院,199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得教授职称,2008年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现任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俄罗斯联邦政府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担任俄罗斯《经济问题》、《当代俄罗斯经济科学》、《风险分析问题》、《经济理论》、《管理理论与实践》等权威杂志编委,荣获2012年俄罗斯政府教育奖,主持的《俄罗斯战略风险》项目获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奖。发表、出版和主编著述十多部,论文1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经济社会战略。
季米特里•索罗金教授侃侃而谈。
索罗金教授感谢被邀请来到美丽的长沙。他表示,社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的未来,鼓励大家要积极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他来了解中国,并会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俄罗斯,在俄罗斯更好地重建中国研究方向的人才。
副院长刘建民主持讲座。
索罗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90年代是新俄罗斯的第一个阶段,新俄罗斯的发展比较快。1999年至2008年是俄罗斯第一个发展的黄金十年,经济进入快速成长的俱乐部,成为“金砖的第五国”,被誉为“成长明星”。经济总量和真实货币收入超越了第一阶段,构建新经济的框架符合市场经济的概念。而数量不是经济发展的一切,质量更为重要。例如:世界经济学家们预测着2025年中国的经济是否能超越美国。大家对预测的结果并不感兴趣,核心的问题不在于蛋糕做多大,而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9世纪亚洲的GDP超越欧洲的GDP,而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是欧洲的国家。通过一张张的数据表格,鲜明的体现了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经济的发展情况。2009年,俄罗斯的经济降到低谷为-7.8。俄罗斯经济的减速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同为出口导向型,中国经济却保持以9.1的速度增长,原因在于俄罗斯内部经济存在问题:经济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好比驱动,中国用内部的需求弥补了外部的需求,走出了金融危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产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如今俄罗斯加工制造业落后的重要原因是机器设备的落后。索罗金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画。揭露了资本家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廉价的劳动力。现在经济还依靠劳动力是行不通的,提高劳动对生产的贡献,特别要提高劳动力生产的贡献。
最后在提问环节中,索罗金教授肯定了发展经济和培养人才可以同步发展,国家要肩负培养人才的使命,企业家更要积极主动寻求高端的人才。中国与俄罗斯是战略伙伴,在经济发展中相互借鉴。
学生就讲座内容提问。
最后,刘建民对索罗金教授的报告进行了高度评价,总结为“三高”即报告水平高,提问水平高,翻译水平高,并激励在座师生要努力学好外语、数学等学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