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我院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和讨论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

供稿人:唐雄伟 摄影:汪洋责任编辑:何妍2014-04-21点击次数:

会议现场。

    (本网讯)418日上午,我院在办公楼五楼视频会议室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就“做群众的贴心人”开展专题学习与讨论。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张天晓主持,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参与了会议。

张天晓主持会议并讲党课。

    张天晓就“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这一主题给与会人员上了一堂党课。

    首先,张天晓通过波澜壮阔的中共党史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来讲,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了一条走群众路线的方针。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群众路线有了新的发展。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分别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均是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开创性继承和发展。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随后,张天晓引领大家学习习近平在新时期为何要重提“做群众的贴心人”,并立足本院的实际,引领大家探讨该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之所以要重提“做群众的贴心人”,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确保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进而搞好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党的90多年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能走向成功、走向胜利;反之,什么时候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就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我们要怎样立足本院实际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呢?张天晓强调,在观念上要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作风上要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行为操守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公正清廉。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知行合一,要常怀为民之心,多行安民之事,着力解决好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围绕“做群众的贴心人”这一主题,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晏金平,副院长樊晓平、刘建民、王焕清、马于军,纪委书记张玉芬分别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发表了讲话,中层干部代表王颖梅、陈灿军、喻赛龙、刘纳新等结合各自部门实际情况在会上发言。

晏金平以启发性思路就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谈了一些感悟。

    晏金平以启发性思路就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谈了一些感悟。他首先抛出四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人民群众”、“为何要讨论做群众的贴心人”、“怎样才算是群众的贴心人”、“怎样做群众的贴心人”,然后引经据典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他引用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伟人先哲或历任国家领袖以及党章有关群众的论述或语录,佐以诸如焦裕禄等典型事例,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谈了对这些问题的感悟。他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内涵;党员干部和党员不仅是人民群众,而且是其中的先进分子;建国前,共产党是非执政党,还没有正式在全党提出“做群众的贴心人”,建国后,一些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有所变化,将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上,所以党中央提出,党员干部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贴心人不是要说得如何,而是要看做得如何;不是自己认为如何或领导认为如何,而是要群众认为如何;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多干少说,多调查研究,听取意见,要增强执行力,增强服务意识,尤其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要加强制度约束,建立长效机制。

樊晓平就做“群众的贴心人”提出三点要求。

    樊晓平就“做群众的贴心人”提出:一是要认真学习,强化观念。要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学习并实践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往纵深推进,落实到我院就是如何将学校办好。二是扎实工作,转变作风。群众工作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很多问题只要沟通好了就能解决。要加大公开力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实现工作重心下移,着重抓好系部工作。三是凝心聚力,立行立改,一旦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不能拖拉。

刘建民谈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

    刘建民通过重温自己摘编的有关历任国家领导人对群众路线的论述,重点谈了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他说,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树立“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一是要转变观念,全面树立服务意识,思考自身责任,接受群众委托,感受“受托”责任,以广大师生为本,服务于委托主体。二是放下架子,积极主动接近群众,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思想上接近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三是要设身处地,充分理解师生诉求;四是要重心下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王焕清认为做“群众的贴心人”需要涌现更多的实干家。

    王焕清结合在学校的工作实际,认为做群众的贴心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认真解决对待广大师生的态度问题,要时刻把师生装在心中,像《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中传递的精神,要做人民的公仆;二是要认真解决好师生群众的感情问题,要和群众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行动上合拍,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做到与群众心心相映;三是要认真解决工作作风问题,关键是落实一个“实”字,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缺理论家、也不缺演说家,但缺少了实干家,希望学校涌现更多的实干家。

 张玉芬认为此次学习与探讨怎样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

    张玉芬认为此次学习与探讨怎样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她说,作为领导,要以平常心对待所在的职位,要将自己摆在普通群众的位子上;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真诚地关心群众,要以心换心,才能与群众心连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的困难,要关爱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博士;存在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要有正确的导向,风清气正地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全院形成良好的风尚。

马于军认为做“群众的贴心人”须切实解决师生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马于军认为,做群众的贴心人,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切实解决师生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对群众的感情要求真,为群众办事、解决群众问题要求实。就分管这一块的工作来说,这种感情和态度就是要具体体现在后勤和保安工作中。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始终关心师生,才会得到师生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教务处处长王颖梅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做了题为“擦亮服务窗口,做师生的贴心人”的发言,具体从开展换位思考查服务短板、落实已有措施让服务到位、优化办事流程使服务简约、制定便民措施促服务和谐四个方面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校办主任陈灿军主要结合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项整治,谈了如何切实解决师生的问题,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后勤处处长喻赛龙认为要摆正位置,把学生看作子弟,把师生的事看作是家事,重视师生的需求,做师生的贴心人。会计系主任刘纳新认为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做群众的贴心人。

    最后,张天晓强调,要将学习和讨论“做群众的贴心人”的具体思路和做法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并在落实的过程中始终将自己摆进去,多了解情况,多和师生群众沟通,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做好工作,我们学院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获得蒸蒸日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