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瞄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紧密结合市场对财经人才的需求,积极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大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力度。
一、确定改革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015年6月2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强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为落实教育部要求,我院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突破口,加大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
在主管院长樊晓平教授的主持下,由教务处牵头,各系部积极参与,对2015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原来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精减课程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确保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这一目标的实现,原方案总学分175左右,课程教学课内总学时2900左右。修订后的新方案要求四年制各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60以内,总学时文科类专业控制在2300学时,理工类专业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
课内学时减少了,但对于专业教学的要求不能少。新方案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后,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学校组织各系部教师开展了教、学方法大讨论,要求全体教师从我做起,从每堂课做起,积极投入到这场教学综合改革中。
三、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专业必修课要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进行设置,以满足专业教学和专业评估的基本要求;专业选修课注重实用性,鼓励嵌入行业准入模块课程,并要考虑与相邻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开设与学科竞赛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关课程专业,其目的旨在拓宽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综合实践、专业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各类专业见习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分散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各类学科大赛、创业活动、学术科技活动、文化艺术类活动、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及参与行业、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创新等活动等。
同时,学校还与湖南省地税局、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电子政务中心)、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湖南湘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和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培训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实习、实训及发展空间。并拟组建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发展平台。
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改革学业考核方式
大力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针对学生所学课程知识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如课堂测验、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综合测试等,破除“高分低能”积弊。注意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