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17日,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为切实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按照学院党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计划安排,当日上午8时,院党委中心学习组全体成员集体乘车,远赴杨开慧、任弼时同志故居开展了一次党性教育实践活动。
党委中心学习组成员在开慧烈士陵园合影。
大家进入开慧烈士陵园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耸立的汉白玉花圈,上面雕刻了29朵含苞欲放的花,象征着杨开慧烈士29个不朽的青春年华。石级两旁是“开慧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到达石级顶端的平地上,杨开慧烈士全身汉白玉塑像呈现在大家面前。继续往前走便是杨开慧与母亲杨老夫人同穴的墓。墓穴的后方用全黑磨光大理石贴面的巨型毛泽东手书金字《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碑,“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泪飞顿作倾盆雨。”大家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在诗碑前凝神驻足并敬献花篮。
向杨开慧烈士纪念碑献花。
杨开慧1920年与毛泽东结婚,1922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毛泽东的妻子,从1923年到1927年,她随毛泽东辗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展工农运动,不遗余力地为革命奔走。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带着三个小孩回到板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1930年10月不幸被敌人被捕。审讯中,敌人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并要她登报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严词拒绝,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她大义凛然,作出“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坚定回答,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杀害于长沙浏阳外识字岭,年仅29岁。
参观杨开慧烈士生平事迹展厅。
接着,大家参观了杨开慧烈士生平事迹展厅和故居,了解了烈士生前的生活情况,认真阅读了烈士当年留下的手迹。从她的一些为数不多的手迹叙述中可以看到,杨开慧作为女人,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一样有着娇柔浪漫,有着温情脉脉,有着牵肠挂肚的种种情怀。但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为了她忠贞不渝的爱情,她坚贞不屈,慷慨赴死。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一名忠烈为民的好学生,一位忠诚革命的好党员。毛泽东曾在解释“我失骄杨君失柳”中 “骄杨”二字时,无限崇敬地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大家为这位共产主义战士无私、无畏、崇高的革命情怀,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壮举和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为她对丈夫深深的爱以及把对丈夫的爱全部融汇到对其事业的支持而深深地敬佩,为她满腹的才华而仅仅29岁就失去了生命而深深地惋惜。
参观任弼时故居。
午饭后,一行人驱车又来到了距杨开慧烈士故居30多里外的汨罗市任弼时故里,参观了任弼时纪念馆、任弼时故居。任弼时纪故居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白沙河畔,任弼时同志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吸取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养分。从这里开始,他便立志救国救民,踏上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光辉历程。
参观任弼时纪念馆。
任弼时同志的一生是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脚踏实地、不辞重负的骆驼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息奋斗、光辉灿烂的一生。他 “担负沉重的担子,走在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这种不辞重负,奋力前行和甘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骆驼精神”为世人敬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忘我奋斗。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听取着讲解员的讲解,悉心感悟。
此次杨开慧、任弼时同志故居行,是学院党委中心学习组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活动,大家缅怀先烈,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情怀和牺牲精神,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得到了净化,灵魂受到了洗礼。大家表示,要向学习杨开慧、任弼时同志学习,认真践行好“三严三实”要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新时期党的好干部。
党委中心组成员听取开慧村村委会关于该村在发展建设和党建的基本情况介绍。
在本次活动中,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还听取了开慧村村委会关于该村在发展建设和党建的基本情况介绍,听取了现任该村第一书记、省政协常委,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朱有志关于他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大家为他的献身精神、实践精神深深感动。
学院扶贫点溆浦县双井镇镇长易长生及伍家湾村村委会成员也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并重点与开慧村村委会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