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0月21日下午,由科研处和财政金融系主办,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刘尚希研究员为我院师生进行了一场题为《财政与国家治理:基于三个维度的认识》的学术讲座。讲座在图书馆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副院长刘建民主持,常务副院长刘寒波及全院200多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
伍中信在接待室会见刘尚希并拍照留念。
讲座开始前,院长伍中信与刘尚希研究员在报告厅接待室进行了亲切会见。
讲座现场。
刘尚希研究员是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党委书记兼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博士,注重经济学研究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出发,在收入分配循环理论、公共风险理论、财政风险理论和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内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多次接受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网的专访,参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主持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刘尚希作题为《财政与国家治理:基于三个维度的认识》的学术讲座。
刘尚希研究员的学术讲座从国家治理的内涵入手,从国家治理的三个结构性维度阐释财政为什么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由此形成一个逻辑上自洽的认识框架。第一部分,阐述了从企业(公司)治理发展到国家治理的产生原因和过程。第二部分是国家治理的三个维度,即国家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的关系构成财政的新坐标,认为财政从三个维度影响国家治理结构的变迁,也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成效。第三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三个维度的分权,即经济改革是向市场分权、社会改革是向社会分权、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是向地方分权,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是国家治理的改革,目标就是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或国家治理结构。第四部分是从经济维度、社会维度、中央与地方维度三个方面着手,阐述财政嵌入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每一个维度,认为在当前国家治理的背景下,应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民生财政理念,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要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应该最终落实到人的发展上,避免人的异化,只有以人为本的财政才是可持续的财政、稳固的财政。
刘建民主持讲座。
讲座结束后,刘尚希研究员和在座师生进行提问互动,大家就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人大预算监督机制、中国财政体制与美国财政体制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最后,刘建民对刘尚希研究员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刘尚希研究员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