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本网讯)5月18日下午,为了扎实推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进全体党员同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校在二教新阶一教室开展“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学术讲座,讲座由副校长王焕清主持,主讲人是湘潭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建平教授。我校全体共产党员认真聆听了讲座。
刘建平教授激情洋溢的讲座。
刘建平首先阐释了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点。他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形成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包含革命历史文物、革命历史建筑、革命战争遗址等,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遗产,它们是一种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稀缺性、文化性等特点。
王焕清副校长主持讲座。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怎样的作用?刘建平认为,红色文化不仅是高校党建的优质资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载体,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领域。在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里,有以秋收起义浏阳文家市会师旧址、平江起义旧址、朱毛会面旧址——十都万寿宫等为代表的工农革命热土,有包括湘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村(红军墙)、南山“老山界”等红军在湖南长征历史遗迹为代表的红军光辉史迹,还有以湖南第一师范、岳麓山、东山书院、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进驻地——洪江古城等为代表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点)。一大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的事业奋斗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中既有领袖政治家、军事家,也有文化科技人士和其他著名人物。这些红色资源对于开展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建平指出,目前,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现状并不十分理想,还存在挖掘不深、提升不够、利用不广等问题。那么,如何做好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他认为,一是要深度挖掘,注重整合资源;二是要提升品味,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研究红色革命文化,研究红色革命精神的内容;三是要加强利用,要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不断融入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文化,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内容方法,比如开展课堂讲授、举办现场讲学、组织体验教学、组织音像教学、运用互动教学、举办思政论坛、推行研究教学、建设活动载体等,还可以组建科研团队。
对于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目标和他们实现理想的路径、保障以及力量,刘建平作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是新民主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有机结合,既有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实现主义,又有适合国情的推进路径——独特道路;既有坚强可靠的智力保障——精神品质,又有非常强大的力量支撑——统一战线。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十分坚定的信念,坚定信仰主义,坚决捍卫主义;他们乐观面对困难,乐观面对低潮;他们永不叛党,实事求是,顾全大局,衷心爱党。
刘建平强调,理想信念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伟大事业的精神源泉。在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强化理想信念。一是要强化理论信仰,二是要强化道路信心,三是要强化精神信守,四是强化力量信从。我们要追求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信我们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信我们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决不能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我们要像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坚守精神追求,防止精神懈怠、为官不为,忠心守护英烈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实现。
讲座过程中,刘建平在讲述理论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并积极与听众互动,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唱了好几首曾红极一时的红色歌曲,引起了许多老党员的强烈共鸣,也感动了现场的年轻党员们,获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王焕清对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要求我校全体党员真正领会红色文化的精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昨天,不弃今天,不负明天,为我校的发展付出持续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