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根据《中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的安排,12月7日下午,学校在办公楼715会议室举行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开展“两学一做”第四专题“讲奉献、有作为”的学习教育活动,针对学校存在的不讲奉献、缺乏作为的不良现象开展讨论。
会议由党委书记肖湘愚主持,全体校领导、党委所属各总支书记,党务、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活动现场
首先,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欧倩领读了牛泽群和刘向宇在《共产党员》2016年第17期上刊发的两篇文章:《讲奉献、有作为是立党之基》《讲奉献、有作为是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讲奉献、有作为是立党之基》强调奉献精神是党员自我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根基;加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情怀是培养奉献精神的基础,是成为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讲奉献就要有奉献精神,就要有以职业与事业为人生目标的爱岗敬业精神;有作为就要勇于担当,就要始终心系群众,就要爱岗敬业。《讲奉献、有作为是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强调共产党员要“一心为党,鞠躬尽瘁坚守理想信念”“一心为公,心怀天下公而忘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接着,会议进入自由发言阶段,三位中层干部主动作了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钟奇江在强调“讲奉献、有作为”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联系该院实际分析了“讲奉献、有作为”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并提出了自己“讲奉献、有作为”的努力方向:加强党员先进性与责任感教育,努力做好本科合格评估工作。财政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彭爱平联系该院实际分析了目前学校存在的一些与“讲奉献、有作为”不一致的问题,如学院与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问题、教师与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分配矛盾问题,主张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奉献精神、作为意识,促进学校协调发展。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征宇联系该院实际交流了开展“讲奉献、有作为”专题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与心得体会,针对少数党员、教职工中存在的缺乏奉献精神和积极作为意识的消极现象,提出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积极进取精神、爱岗敬业意识和淡泊名利思想的主张。
最后,肖湘愚作了“讲奉献、有作为”的中心发言。他认为,“讲奉献、有作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本身的精神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只讲权利,不讲责任;只讲利益,不讲奉献;工作消极、不求进取;精神不振、甘于平庸;遇事推诿、为官不为。这些现象都是宗旨观念淡薄、党员身份意识不强、服务群众观念较差、官本位思想突出、奉献精神缺失造成的。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要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这是共产党员履行《党章》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根本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责任担当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