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16日下午,人文与艺术学院在817会议室举办第二期博士学术工坊。本期工坊由王美霞副院长主持,林铁教授、李曦教授担任与谈人,王银、杨豪、费振华三位博士带来精彩学术分享。
王银博士汇报《论20世纪西方的神话观》,指出弗雷泽透过仪式理解神话,找寻仪式和神话之间的辩证关系;卡西尔从哲学的角度解读神话,指引人们从神话的内部去了解和欣赏神话;列维-斯特劳斯把神话置于结构之中,揭示了隐藏在神话背后严密的对立结构;弗洛伊德从人类心理结构入手研究神话,发现了神话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20世纪西方四位学者的神话观为后续的神话观研究拓宽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也丰富了神话的研究方法。
杨豪博士汇报《<黄钟音韵通括>对<切字捷要>等韵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指出《黄钟音韵通括》内含“统括谱”韵图一部,其“纵列三十二声母位、横排平上去入四声”的编撰体例实受《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韵图编撰体例的相近、采用助纽字表现声母方式的相同、韵字选用及列字方式的一致、“切字例”对《切字捷要》“切字诀法”的承袭等四个方面。作为成书于《切字捷要》与《韵法直图》之间的域外汉籍等韵学著作,《黄钟音韵通括》是研究“韵法横直图”系列等韵著作、构建汉语等韵学史的重要稀缺资料,具有重要的等韵理论研究价值与文献价值。
费振华博士汇报《施蛰存小说中的心理怪诞与现代性再生产》,指出施蛰存并非简单模仿中西资源,而是通过“心理怪诞”这一核心机制,将外部世界的怪诞彻底内化为现代都市个体的心理体验与精神危机,实现了现代性的本土化再生产。其小说融合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都市感知焦虑与中国志怪美学,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内向化怪诞”,不仅突破了中西源流的影响,也区别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的怪诞书写,成为中国现代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和世界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与谈环节中,林铁教授和李曦教授对三位博士的汇报给予肯定,并从材料选取、研究思路、论证逻辑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于两位教授提出的宝贵意见,博士们纷纷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在后续研究中梳理完善,力求提升研究质量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