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源于我校1933年创办时为培养会计人才而开设的国文教育,积淀了90年的厚重文化底蕴。基于“新文科”办学导向,依托学校“汉语言文学+财经”“汉语言文学+传媒”“汉语言文学+管理”的办学优势,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目前专业所在院系拥有艺术教育中心、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站、美育教育研究所等多个学科建设平台。
二、目标定位
本专业旨在培养语言、文学、史论基础扎实,财经、传媒、管理素养宽厚,拥有真切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强烈的文化自信自觉意识,具备较强综合协调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创新创意能力的汉语言文学“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硕士8人,硕士生导师5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6人,省级骨干教师2名,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礼仪培训师1人,教育部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1人。专业教师坚持立德树人,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教育厅课题17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与参编教材12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林铁教授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结题成果《旅行书写与现代性想象》获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年会著作评比一等奖。
国家级科研项目
专业教师主编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专业教师参加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年会
专业教师参加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美学学会学术年会
专业教师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核心课程讲习营
专业教师参加中国写作学大会
四、办学特色
(一)底色:经典文化引领
以红色经典文化引领爱党、爱国、爱民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传统文化艺术经典为底蕴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西方人文经典为拓展开阔人文学子的国际视野。专业教师主导的“双百工程”(“读百部名著,赏百部佳片”),因特色鲜明、品味高端、覆盖面广而深受学生欢迎。
“双百工程”之《湖湘文库》典藏
专业教师在“双百工程”课堂授课
(二)本色: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涵养
充分挖掘我校经典文艺教学资源,秉持“学校自建为主,校外名家和购买在线课程为辅”的原则,打造“正德讲堂”“美育大课堂”等知名文化品牌,从不同层面满足学生的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与研究。专业教师主持的《大学语文》《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与艺术》已获得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立项,另获教育部专业教师基本功大赛银奖1项,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获“互联网+”国赛铜奖2项,湖南省金奖1项,“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建平教授做客正德讲堂
沈从文研究专家张建永教授做客正德讲堂
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做客美育大课堂
著名文艺理论家蒋述卓教授做客正德讲堂
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做客正德讲堂
湖南师范大学赵炎秋教授做客正德讲堂
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做客美育大课堂
中南大学阎真教授做客正德讲堂
湖南大学罗宗宇教授来我院讲学
旅行作家吕强作专题讲座
专业学生作品获“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三) 特色:美育与实践教学提升综合素质
本专业实行以“学科竞赛”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延伸、以“文化艺术工坊+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将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湖南省大学生写作演讲竞赛获奖证书
专业学生获湖南省高校主题教育活动征文二等奖
专业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省赛二等奖
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获得表彰
专业师生应长沙市图书馆之邀共同演绎“诗城长沙”
专业学生见习铜官窑剧场“天宠湖南”
专业学生见习长沙市图书馆
专业学生参加影像艺术节
专业学生参加湘江新区宣传片拍摄
《天宠湖南》成为我校实践教学基地
五、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文职管理工作;在文创领域从事项目策划、文案设计的文化创意工作;在报社、出版社、电视台等领域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在科教领域从事语言文学研究、文学创作与评论及社会文化服务工作。
学院与马栏山视频工业园洽谈校企合作
学院与芒果文旅洽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