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的干货|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首期新媒体发展论坛专家说……

供稿人:王敏 何昱 星辰全媒体记者 林展翅发布日期:2017-06-27

   星辰在线6月27日讯(特约记者 王敏 何昱 星辰全媒体记者 林展翅)6月26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新媒体发展论坛意在汇合政府、学界和业界精英,就当前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作出深切的理论探讨和案例研判,通过学术碰撞,深化行业认知,促升产学研交互融合。首期论坛以“融合与细分:融媒体纵深发展的边界与可能”为主题,现场金句不断,精彩纷呈,以下摘取部分嘉宾在大会上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6月26日上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举行人文与艺术学院挂牌仪式暨新媒体发展论坛。)

  1. 林铁(人文与艺术学院负责人、博士):细分才是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负责人林铁主持学术论坛。 此图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提供)

  以为融合包治百病,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融合本是互联网的一种生态本性,万物互联,无限跨通,内容、社交、消费,这些不去刻意融合,它们也会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演进而自动融合在一起。相反,做出网视端微的矩阵布局,并不代表真正的融合。如果不注重内容本身的特点,不从受众的需求习惯出发,不具备互联网调性,那么一项内容多平台分发或拆解,那不过是融合的表面文章。甚至,这样的融合依然活在门户网络的架构下,无所不包,最终零辨识度。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刺入专业领域,吸纳他者所长,最终成为自己。在资讯传播走向服务媒体的大势中,基于垂直领域的融合模式,会更易赢得市场。网媒宜走单频道的模式,至少在大门户的架构中,让各垂直领域扁平发展,以点融面,实施靶向营销,滴灌推广。

  2.赵炎秋(湖南师大文学院博导):互联网时代的视觉文化

(湖南师大文艺学博导赵炎秋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视觉文化》。 此图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提供)

  互联网对视觉艺术有什么影响?互联网促进了视觉艺术的传播、保存,互联网导致新技术发展,而新技术又促进视觉艺术发展,互联网促进更多视觉艺术类型的发展。视觉艺术对互联网又有什么影响呢?视觉艺术充实了互联网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视觉艺术、或者说视觉图像已经是互联网的主要内容;视觉艺术的需要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条件。互联网与视觉艺术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3. 屈喜龙(信息管理学院院长):云媒体的运用实践、功能、特色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院长屈喜龙解读了《云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媒体呈现碎片化趋势。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媒体,这个媒体既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这种媒体以个人博客、微博、空间主页、群组等形式展现出来,著云台团队结合云发展的理论命名为云媒体。信息传播不管依托任何媒介,内容始终都是最核心的东西。云也好,电视也好,报纸也好最终都只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媒体就是要利用最先进的手段,尽可能快、尽可能广、尽可能深入地把信息传播给受众,最深刻地表现在与用户的关系上。

  4. 颜斌(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新媒体中心总编辑颜斌):新湖南的融媒体战略

(湖南日报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颜斌分享了《新湖南的融媒体战略》。)

  “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何为“势”?我们的传统媒体正处于移动新媒体的大势之中。具体来说,技术层面上来看,移动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移动新媒体发展;政策层面上看,发展移动新媒体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用户角度看,手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第一工具;从广告层面上,移动端成为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主要平台;从媒体层面上看,主流媒体加速布局移动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湖南应运而生,来势喜人,已经成为宣传湖南的主渠道、主窗口与主阵地。

  5.隆国东(中南传媒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商业模式

(中南传媒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隆国东从微观上剖析了《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商业模式》。)

  现阶段,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必须要从纯粹的抢眼球的内容号转变成创造价值的工具号。要想做好媒体运营,我认为要做到三点。第一,技术升级。技术包括两个意思,一是科学技术,比如说现在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等。二是内容生产的专业技术。在新闻,在传播,甚至于表达的技术;第二,我们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还应该回归常识或者叫普及常识。常识包括两点,一个是物理,一个是人情。物要尽理,人要尽情;三,要回归实用。要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6. 何旭(星辰在线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城市新闻网站的融媒体+》的布局

(星辰在线党委副书记、总编辑何旭畅谈了《城市新闻网站的融媒体+》的布局。)

  我们要庆幸的是,巨变之际,我们已经成为了从事新媒体的人,我们已经果断做了媒体转型。大学也看到了这点,比如湖南财院,着眼大数据运用和特色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有理论总结,有技能培训,着力传媒新力量培养。在我这样一个老媒体人看来,善莫大焉。即便是新媒体时代了,更需要职业技能操练,更需要人文精神培养,更需要价值观的建造。有人甚至说,人人麦克风时代,总编辑都是可以死掉的,人人都可以说话。新的法规要求新媒体实行总编辑负责制,且要求总编辑必须是中国公民。这说明,新媒体必须采用总编辑指挥下的媒体内容生产方式,新媒体必须遵循一定的媒体技术和传播规律等等。

  人文的精髓,就是通过人文学科建设,培养人文素养。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把人当人搞,不把人当神搞,更不把人当鬼搞,这不正是我们这些传媒人想要达到的人文境界吗?

  最后说担当。我是个湘西人。我的职业追求,就是做一个单纯的人,做一个业界认同的手艺人,做一个没有多少私心私利的媒体人。

  7.彭湘伟(腾讯·大湘网总编辑):智造湖南,势如破竹

(腾讯·大湘网总编辑彭湘伟描述了《智造湖南,势如破竹》的大湘网运营架构。)

  1.准确的来说,大湘网不叫媒体。应该叫传播公司,传播信息,传播服务,传播新的生活方式。

  2、大湘网的智能布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媒介改造智能化:强流量、接地气、个性化、企鹅号、原创IP 。①互联网媒介的变化:关系型资讯,算法型资讯,新型资讯;②企鹅号拓展:媒体号,政务号,视频号,生活号。③媒介化矩阵:大湘网PC ,腾讯新闻湖南页卡 ,快报湖南页卡,微信矩阵类产品 ,腾讯系其他产品

  第二,政务服务智慧化:发布类,垂直类,连接湖南、智慧湖南。智慧城市系:攻坚娄底、辐射全省;智慧社区系:咸嘉先手、中观突破;智慧垂直系:公安交警、旅游交通

  第三,商业进化智造化:介入产业链上游,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装修:家装个性化解决方案 ;文化:票务、展馆 结合城市服务和小程序 ;农业:精准扶贫 ,腾讯为村计划。

  8.邹高峰(同禾传媒董事长):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

(湖南同禾传媒董事长邹高峰提出了《互联网+乡村旅游创新模式》。 此图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提供)

  我们靠什么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内容的连接呢?我们主推的是IP的落地和文化的变现。迪士尼乐园就是一个典型的IP转换和文化变现的旅游产品,迪士尼在做了五十几年动画片之后才建造了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它把动画中的游玩场景变成了现实的游玩道具。同样的,我们做IP,我们购买湖南大本营、麦咭等大IP,我们可以把以前节目里玩过的游戏都带到线下。旅游加IP可以让旅游变得越来越有温度和质感,IP植入可以使旅游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9.张建永(人文与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互联网以人为本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张建永致辞。 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陈诚/摄)

  尊重人性,才有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真善仁美是人性,贪痴嗔懒也是人性,都引爆了无数APP的创意,并大获人心。互联网就像一座课堂,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回归不止息的技术,回归不言自明的常识,回归价值担当,这是互联网媒体发展的本质。极速迭代的时代,炫技一时,终不能长久。互联网也是要讲人格魅力的,也是要有温度的。这才是驱动互联网分分合合的不竭动力。

                                                          作者:王敏 何昱 林展翅 编辑:陈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