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3日至10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文兴吕洞山”社会实践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吕洞山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团队共走访调研了茶岭村、夯沙村、夯吉村、黄金村等9个村庄,及4家龙头茶企业,采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当地苗绣、苗鼓等非遗技艺,并通过开展爱心实践活动,与当地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实践中感受人文气息,实现人文交流。
实践队员体验股采茶 周梦婷/摄
“文兴吕洞山”三下乡团队实地考察吕洞山镇15万亩黄金茶种植园区,走访遍布在这里的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共计278家。目前黄金茶产业惠农8.5万余人,综合产值达到21.36亿元。同学们在湖南心品茶业公司张爱花老师的带领下,了解黄金茶的品种类型和种植技术,询问黄金茶的品牌推广过程,并体验了采茶、炒茶、制茶的工艺流程,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对如何讲好黄金茶故事,如何融合吕洞山的茶旅和文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实践队员体验股苗绣 周梦婷/摄
在夯吉村,实践队员走进苗绣匠人梁思满的家中,了解苗绣的传承历史和现状。同学们在她的指导下,体验苗绣技巧和心法。每幅苗绣作品需要需要匠人反复操作,经过十几个小时甚至数十天的制作才能完成。针对苗绣传承后继乏人和宣传不畅等问题,实践队员通过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为吕洞山苗绣开展了新媒体营销活动。
实践队员还向村民洪春梅学习苗鼓技艺。洪春梅介绍了苗鼓的分工、敲打节奏以及动作要领。夯吉村目前掌握苗鼓技艺的村民超过了100人,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60岁。苗鼓是苗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和谐载体。实践队员根据苗鼓的展演性特点,对苗鼓如何融入乡村旅游、节会庆典、村寨竞演以及其他各类型文化交流活动,在活态传承中保持和发扬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出了建议。
团队同学教小朋友使用相机 邹敏/摄
在茶岭村,通过村干部龙明金的引导,实践队员来到村部开展爱心支教实践活动。大家有的教孩子们歌舞,有的直接拿出相机教摄影,有的介绍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山寨里的孩子们积极互动。有的孩子离村部远,五点多就起床从家里出发,冒着细雨,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实践队员精心备课,认真辅导,在欢声笑语中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村寨的振兴播育种子。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发布短视频vlog 13个,准点直播17场,直播累积获赞5万。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团队结合短视频、纪录片、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讲好吕洞山镇茶旅融合故事、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故事、苗寨村民原生态生活故事,更深层次地传播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示美丽乡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