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21日上午,我校在二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人文与艺术学院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新媒体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我校党委书记肖湘愚、人文与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张建永以及省委宣传部、湖南日报社、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等政府、企业的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学典礼。会上,校企双方缔结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共议新媒体与文化产业未来前景。活动由我校人文与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志望主持。
活动现场
肖湘愚首先感谢众多文化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大力支持。他对2018级新生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在教育部“四个回归”的背景下,大学生应以求真学问、练真本事为己任,踏踏实实做人,坚持诚信。在专业学习之外,扩充视野,注重通识教育;读经典原著,读无字之书,了解社会,独立思考。要有身份意识、专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大学将自己孕育成具备独立人格、担当精神和高尚志趣的人。
学校党委书记肖湘愚致辞
张建永发表《大学怎么学》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获取知识,而是一项与个人成长紧密相关的精神再造工程。每个人的定位标准、内心驱动、眼界眼光,学习方法以及创新创造都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和人生腾转跃升的空间。他建议大家为人处世既要有温度,也要有硬度;在一个五光十色的时代,要学会沉浸,懂得取舍。
学校人文与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张建永发布主题演讲
我校教务处处长刘征代表学校分别与明和集团、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雨花非遗馆、长沙梅溪湖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映客互娱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方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七家企业缔结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
校企双方缔结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
在新媒体与文化产业论坛环节,湖南省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雷锟详细介绍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鼓励我校借助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办出精品特色专业。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新媒体中心总编辑、新湖南、华声在线总编辑颜斌以互联网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平台思维和服务思维阐述了媒体转型背景下政务新媒体纵深发展的多元路径。明和集团董事长傅高武认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和科技的完美融合。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罗争玉认为,时代日新月异,在文化产业领域获得核心技能要胜过空乏地讨论文化管理能力。湖南雨花非遗馆馆长邓运姣认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不仅仅停留在研究性保护,更应该参与活态性研发,同时,对一线非遗文化工作者新技能的培训已迫在眉睫。梅溪湖保利大剧院总经理贺文谈到,对于未来文化领域的人才,更看重其财务常识、文化认知水平、广泛的经历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北京必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果认为,互联网孕育的新兴业态给予了年轻人巨大的机会,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创新的人。巨迪集团总裁龙博指出,互联网时代应当树立“四轮驱动”的人生坐标,即对知识的批判质疑能力、对标参照找准定位的能力、果断的行动力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
湖南省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雷锟发言
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新媒体中心总编辑、新湖南、华声在线总编辑颜斌发言
我校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林铁介绍,汲传统、强人文,跨学科、强融合,协市场、强技能是学院的基本办学思路和专业特色。网络与新媒体、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我校新学院下的新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强化文化艺术、新闻传播学与学校财政金融、工商管理、计算机等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互联网+”和“文化+”为两翼,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办出财经类高校新媒体人才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我校人文与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系负责人彭丽和2017级网媒班汤蕾分别代表教师和学生发言,鼓励大家勤学好问,锐意进取,不负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