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这天一大早雨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让学校刚刚服役的柏油路饱饱的。从南门一直延伸至二食堂的这条路,纵贯学校南北,走进财院这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历届学生、无数的人走了又走。前不久,这条路铺上了柔软的沥青,焕然一新。而今天,它和往常一样,正等待着那些新的面孔的到来,准备着迎合那些轻快而活力的脚步。2020年是非同一般的一年,对于学校、对于学生、还有那些即将到来的新学生;这一年学校荣升一本,这一年第二学期学生在家里上大学,而那些正在赶来路上的学生他们在高考的路上多走了一个月。因此面对这样非同一般的一年,学校的重视、学长学姐的期待、一切难以言说的热情都集中在迎新的这一天表现出来。
那些有着迎新任务的学长学姐们,是这一天起得最早的人。他们将迎接即来的4264名豪情万丈的新生,还有那些一样兴致勃勃的家长团,因此这些学长学姐们天还没亮就已经开始展开他们的工作。因为下雨,他们要从远远的地方搬来大而重的雨棚,有的在路上并没有打伞,似乎害怕打伞而减缓了赶路的速度。面对这样的一幕幕,不得不感叹这些学长学姐的热心和情怀。而迎新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当然离不开学校领导老师的安排部署还有监督指导,在迎新现场,这一天上午10点,学校书记肖湘愚亲自进行视察,对迎新工作开展情况仔细地询问和了解,确保迎新工作不出差错。
这一天上午7点钟左右,迎着学校已久的期待,20级的同学们陆续进入已经热情洋溢的财院。而考虑到仍处于后疫情阶段,所有人都默契地坚持着防疫期间的行为习惯。早已经线上报名的新生们依照早已布置鲜明的指示牌有序地进入校园,从进门到登记、从办领证件到进入寝室,新生和家长即停即走,坚持不滞留不随意走动。正是如此的缄默,对询问礼貌热心的回答,热情切耐心的指引,这些暖心的举动便更显得温暖和诚挚。在上午10点左右,到校新生数量到达高峰,接送的大巴来往不绝。
新生的人群里,最小的才15岁,脸上还带着稚嫩;最大的22岁,想必已经懂得了成年的责任;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不同的民族,但都不妨碍他们走进一个校园,一个食堂,一个寝室。他们尚还瘦弱的身子挑着和他们身体一般大的行囊,眼睛里却是坚毅和向往。十分让人感动的是,那些热心可爱的学长学姐纷纷主动地伸出手来,像往年学长学姐帮助他们一样,这便是情感的传承,爱的传递。午饭的时间,学长学姐们又体贴地推迟了就餐的时间,把就餐的空间让给了那些即将离开却不舍的家长。母亲总是怕在外的孩子吃的不够好、穿得不够暖,生活费怎么给都好像觉得少;父亲总是叮嘱孩子要继续努力地学习,讲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奶奶和爷爷在旁边幸福地注视着眼前的小幸福;弟弟妹妹感受着欢快的气氛而灿烂地微笑。
离别是对未来的期许。这一天下午,家长们就陆续离开。该讲的都已经讲完,此刻的离别恰到好处,简单的招手告白,而彼此心里余温依旧。接下来就是同学室友相互认识的时候了,这些纯洁天真、满怀理想的青年毫不需要客套,他们有着一样的经历,现在有缘走到一起,三言两语便一见如故。很快,校园里他们就结伴而行,成为好兄弟、好闺蜜。他们一起购买生活用具,相互提醒彼此忘记的小事情,互帮互助很快就整理好了宿舍。等到他们大多安顿好了,校园里就显得已如平常,大家已经开始习惯新的环境,最初的生涩都慢慢褪去,他们已经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而这一天到了这里,已经可以为记录写上句点,财院历史准备进入新的一天,新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