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1月1日,第二届全国高校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议暨国家文化安全中青年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家文化安全理论与实践核心问题深入研讨。校党委副书记苏玲、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林铁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吕馥/摄
苏玲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她表示,本次论坛汇聚各方智慧,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安全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高校文化安全领域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为国家文化安全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理念指引,激励广大青年学者深耕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为该领域发展壮大凝聚力量。

苏玲致辞 吕馥/摄
胡惠林指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和国际关系学科关于国际文化安全理论相结合,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家文化安全知识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研究,以文化安全学科建设巩固国家安全屏障。

胡惠林致辞 吕馥/摄
本次会议采用“主题演讲+平行论坛”的形式。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学、广州大学、西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巢湖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11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一方面对国家文化安全学科建设的历史阶段、研究误区、评价体系等前沿成果展开系统论述;另一方面立足现实,深度解构人工智能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的侵蚀、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价值与问题、美国对华文化战略竞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文化认同路径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中国形象认知演进等经典命题。

云南大学李炎发表主题演讲 康馨月/摄
三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业态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风险治理”“文化传承与主体性构建”“国际思潮与国家战略应对”展开。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了人工智能、网络微短剧等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文化安全风险,探讨了文化传承与主体性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了全球文化格局演变下的战略应对之策,从现实风险、内生基础与外部环等维度为国家文化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平行论坛一 杨颖/摄

平行论坛二 吕馥/摄

平行论坛三 杨颖/摄
林铁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应对数字时代风险、强化文化认同、拓展全球视野等方面形成了基本共识,下一步将致力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跨学科融合,为筑牢国家文化安全屏障、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