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供稿人:严诗琪 聂晶 邱席睿 摄影:聂晶 赵嘉欣 陈慧欣发布日期:2020-10-31

(本网讯)10月28日晚,学校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决赛在大礼堂举行。副校长刘建民,副校长刘茂盛,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陈灿军等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以及天合智造文化传媒公司、星辰在线的相关领域专家受邀担任评委。

1604288626624020665.png

比赛现场 赵嘉欣/摄

刘建民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比赛是我校开展通识教育、创建文明校园、全面提升和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亮点工程,期望通过大赛让校园更富有人文意蕴和历史品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经典诗文诵读中,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让学校学子为中华民族文化贡献光和热。

本次比赛由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人文与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比赛历时近一个月,经过初赛选拔,共有26组选手进入决赛,其中包括21组学生选手和5组教师选手。诵读作品囊括了古代、近代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比赛以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的形式呈现,配合背景音乐或艺术造型,展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微信图片_20201101190739.jpg

节目《永不消逝的声音》 聂晶/摄

3.png

节目《煌煌华夏汉衣冠》 陈慧欣/摄

“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了!”人文与艺术学院莫薇等3人带来的《永不消逝的声音》拉开了总决赛的帷幕。在他们的诵读中,观众中来到了1940年寒冬中的王皮湾村,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艰难前行,传承革命之火。“你是谪仙人,你是明月魂。”外国语学院节目《如果没有李白》中,参赛选手通过不同时空的对话讲述了历代中国人到底被李白何种精神所吸引。经济学院参赛选手诵读的《吹号者》,语调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地诠释了一个唤醒并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吹号人。在工程管理学院节目《煌煌华夏汉衣冠》中,8位同学身着汉服诵读经典,并加入现场书法创作与鼓舞表演,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信息管理学院节目《缅怀英雄感恩幸福》大胆创新,将rap表演穿插于诵读中。会计学院节目《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中,同学们身着病服、警服、志愿者服装,通过创意十足的形式设计,团队彼此完美的配合,谱写了一曲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抗疫赞歌。

教师组黄碧琴朗诵《黄河颂》,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彭立枝、孔征带来的《琵琶行》,古典抒情,融合唯美的舞蹈,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微信图片_20201101190718.jpg

校领导为学生组一等奖颁奖 聂晶/摄

微信图片_20201101190724.jpg

校领导为教师组一等奖颁奖 聂晶/摄

比赛后,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系主任陈竹进行了点评,对各组朗诵表示赞赏。她指出,经典诗文是通过时间与沉淀广为人知的作品,语言形式应与体裁匹配,语言表达要体现真诗情感。诵读是千百年来的一种古老的阅读方式,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舞台上表演,我们应该回到诵读本身,去发现经典、重温经典,要去读好书、读经典。

经过激烈角逐,彭立枝、孔征带来的《琵琶行》获得教师组一等奖,孙波的《青春万岁》和黄碧琴的《黄河颂》获得教师组二等奖,戴佳的《南方的夜》和李元媞、刘昱含的《我想和你一样》获得教师组三等奖;会计学院《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和工程管理学院《煌煌华夏汉衣冠》获得学生组一等奖,人文与艺术学院《可爱的中国》等5个节目获得学生组二等奖,经济学院《最后的战役》等6个节目获得学生组三等奖。另有工程管理学院等6个单位荣获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