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学以成人的君子之风

供稿人:张倩发布日期:2024-04-15

(本网讯)从孔子开始,学者与教师就是一身二任。孔子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提示我们,个体生命之质需要文明教化,以文激励、梳理和提升个体生命之质地,使个体明乎理、合乎节,从而在一种文化的自主性中敞开个体生命发展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文之教需要生命之质予以承担和彰显,否则文明礼节就成了抽象而无生命力的空洞符号。因此,个体健全成人有赖于文与质的相互应答与彼此成全。胡显斌老师对此心领神会,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其人生格言,其人文教育的内在理念清楚地显现出来———以文化质,以质显文,文质彬彬,学以成人。

一、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本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战略背景下创办的。胡显斌老师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负责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他围绕学校的财经特色,制定了“汉语言文学+财经”、“汉语言文学+传媒”、“汉语言文学+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胡显斌老师在教学中

在课程的设置上,他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融通,增加了管理学概念、财经写作、大众传播学、新媒体概论、文化经济学、湖湘文化调查与研究。这种学科间交叉综合的优势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构建学生综合性知识体系他还注重传统基础文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新增“视听语言”、“短视频创作”、“展演辅助工具”、“统计学基础与spss应用”等课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的融合,实现汉语言文学传统专业的提质升级,构建“汉语言文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错位问题。

二、文艺为心,经典育人

文学经典无不身兼优美的文学作品与深刻的人生指南的双重身份,在陶冶情操、培育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胡老师在认真研读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推荐书目的基础上,给人文与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学生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专业书目。其专业书目的制定遵循“文艺为心,经典育人”的理念,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健全人格。

胡老师认为阅读经典并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格养成的“标准化”方式之一。贯穿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宗旨就是突出经典。用“读经典,写笔记”的书面作业;“读经典,谈体会”的课堂交流;“读经典,背名篇”的竞赛检查”这三项常规训练来巩固教学成效,培养学生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能力。通过经典的研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中国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突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地位,从而提升学生通达的见识,养成批判的精神,激发独立的思想。

三、修生为本,思政融合

胡老师用“修身为本”等价值观专题讲座来引导学生道德修养的方向,帮助学生讲自我价值与祖国的发展繁荣紧紧相连。其教学环节思政贯穿,用文史讲大道,以专业促思政,“注重过程,强化研讨、提升内涵、严格要求”。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小班研讨、举办公共文化活动等,形成“学生预读(含读书报告)、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有机联动的教学方法。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旨在确保以学为重心,课程思想全程融入,让学生在“过程”真正去阅读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各项能力与素质。

胡显斌老师在教学中  

胡老师认为,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悠久的中华文化使得汉语言文学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杰出代表,它的存在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相互之间的交流。高校中文类专业肩负着萃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将“两结合”深入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中。

四、根植湖湘文化,突出财经特色

胡老师具有地域文化自觉意识。其国家课题为“汉文学中桃花源形象的塑造与现代建构研究”。他以“大文学观”关照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在大文学观的统摄下,从多角度展开文学资源的整合与发掘,重视从地缘上划分文学的类型,研究文学的地缘性、独特性,而且在这种地缘性中发掘文学同地域文化之间深层次的联结,透视地域文化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的血脉联系。

他根植湖湘文化,突出财经特色,给学生开设了湖湘文化调查与研究课程,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相辉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跨学科、跨地域的文学研究路径。他以科研反哺教学,努力建立学术性的教学反思,特别是建构批判性思维,构建互动型、接续式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共同体。重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

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胡老师认为一个做老师的,应当对自己的学生有一种爱心,就是把对祖国对人们的爱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他不仅在学业上关心他们,而且重视他们在个人生活,集体生活等方面的道德修养。爱,如何爱,知心,交心,不能“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一个好老师可能改变你的人生,影响你一辈子。一个好老师会给你树立一个好的典范,引导你好好工作,好好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老师的真谛就在于“师范”二字。“师范”的作用,并不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而主要体现在言传身教上,体现在师生间的日常交往上。他给学生上基础写作课,每份课程作业他都一字一句细心批改,然后从文章的主题、结构、材料到论证、行文、格式各方面指出存在的缺陷,让学生修改,有时甚至反复多次。

胡显斌老师在教学中  

胡老师还兼顾美育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在育人过程中,他始终以文学的审美来塑造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史学的实证精神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以哲学的思辨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文史哲复合型人才,达到“以文化质,以质显文,文质彬彬,学以成人”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