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改项目 -> 正文

2025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分享项目成果简介

来源: 时间:2025-05-06 作者: 点击:

基于田野课堂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项目主持人侯丹丹

团队成员姚德超、周云芳



一、项目研究背景

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价值导向。基于田野课堂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是贯彻党中央“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三全育人”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而启动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田野课堂是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的再造和重组,秉持“全人教育”理念、锚定“气质养成”目标、厚植“隐形大学”手段,着力克服传统课堂模式在教学时间和空间、内容和逻辑上都高度封闭的不足,致力于通过扎根真实、鲜活、开放的社会现场,推动田野与课堂有机循环、迭代生长,切实培养人格完整健康、家国情怀深厚,富有判断力、决断力和完成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课题按照教育部“强化育人目标引领、课内外一体设计、深化定向结对互动、结合专业特色服务、强化成果绩效管理、注重典型宣传推广”的要求,通过“田野课堂”的构想和实施,将“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明瞭中国故事(事实把握)、阐述一般规律(学术素养)、致力社会发展(实践能力)的人”为航标,从而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再造和重组。在专业课中践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教学理念,贯彻从田野中来、回到田野中去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思想力、行动力、完成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总成”能力。

二、研究目标、任务和主要思路

本课题通过分析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背景与发展脉络,以湖南省高校为例探究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和解决方案,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有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群体进行对比实验,重点分析构建模式、构建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以田野课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并为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制定相应的策略。课题共分为以下四个子课题:

1)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背景与发展脉络。本部分系统梳理国内外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探索,聚焦“新文科”建设与数字化时代对复合型治理人才的现实需求。研究从历史维度分析实践教学从“案例模拟”到“沉浸式参与”的范式转型,结合政策驱动(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对实践育人的强调)与学科特性(公共管理的问题导向与应用属性),揭示实践教学从“附属环节”升级为“核心育人载体”的必然性。同时,批判性反思当前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场景虚化”“评价单一”“资源碎片化”等问题,为田野课堂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历史坐标。

2)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及成因分析—以湖南省高校为例。本部分以湖南省10所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为样本,通过问卷调研、访谈与实地观察,实证分析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① 资源困境(实践基地数量不足、校企合作松散);② 内容困境(项目同质化、与地方治理需求脱节);③ 机制困境(教师实践指导能力薄弱、学生参与动力不足、成果评价缺乏量化标准)。进一步从制度环境(高校考核重科研轻教学)、资源禀赋(地方财政支持有限)、文化认知(传统课堂本位观念)三维度剖析成因,揭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践教学改革的特殊性与突破口,为田野课堂模式的本土化适配提供靶向问题清单。

3)基于田野课堂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本部分提出“理论嵌入田野、能力生于实践、价值回归公共”的核心理念,构建“三阶四维”田野课堂实践教学模式:① 资源整合层(校政社企联动共建实践基地,开发“政策调研-项目设计-服务执行”一体化场景);② 课程实施层(设计“认知-参与-主导”阶梯式课程,融入地方政府真实议题如社区治理、乡村振兴);③ 评价反馈层(建立“过程性数据+多元主体评价+社会效益转化”的五维指标体系)。同时,拟配套开发“田野工作坊”“云端实践社区”等工具包,形成可复制、可调适的标准化操作框架。

4)基于田野课堂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推广与应用。基于湖南试点经验,探索模式推广的“分层适配”策略:① 空间拓展(向中西部县域高校延伸,结合地方治理痛点定制实践主题);② 主体协同(通过“高校联盟-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三方签约机制破解资源壁垒);③ 政策赋能(推动教育部门将田野课堂纳入实践教学评估指标,鼓励高校认定实践学分与教师工作量)。同步构建“监测-反馈-迭代”长效机制,包括师资培训(双师型教师认证)、质量监控(第三方机构评估)、成果转化(学生实践提案纳入政府决策参考库),最终实现从“区域性试点”到“全国性范式”的跨越。

三、主要工作举措

1)课程体系重构

开发“田野调查+政策分析+模拟决策”三阶递进课程模块;设置“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等6个专题实践方向;实践学分占比从15%提升至22.1%

2)教学场景拓展

建立3个校地共建实践基地(含1个省级示范基地);创设“移动课堂”模式,年均开展现场教学40课时;搭建数字化田野案例库(收录真实案例238个)。

3)教学方法创新

推行“双师制”(高校教师+实务专家联合指导);实施“项目制学习”(PBL),2年内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10项;开发“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混合式教学方法获其他学校、社区学校推广与认可;项目主持人侯丹丹博士入选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100人)。

四、取得的工作成效

1)持续推进“田野+”推动党建、科研、教学一体化建设

积极打造公共管理专业“田野+”实践教学模式,将田野调查作为开展党建、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全方位贯穿文件制定、党建学习、科研实践、完善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田野调查、创新创业项目和“挑战杯”竞赛参与等环节,推动师生借助田野调查实践教学实现党建、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开展“田野+党建”。学院在田野调查中设立临时党支部,通过与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专题教育学习活动等形式,确保田野调查期间每位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开展“田野+科研”。学院师生共同研讨,开展有组织科研,以教师科研项目为引领确定专门的研究主题,共同搜集资料,撰写田野调查报告和民族志,开展专题研究工作,锻炼师生的科研合作精神,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开展“田野+教学”。基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院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乡村社会的特定田野点,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运用直接观察、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勘察测量等方法,搜集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数据和资料,撰写田野调查报告。在田野调查中,教师充分挖掘和运用乡村社会的红色文化、工匠精神、家风文化等素材,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让师生在边教边学、研学互动、教研互促中实现教学研的深度融合。

2)“田野+”统筹多方力量协同育人

大力推动“田野+”实践教学多维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经过精心组织和安排,保证多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强调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学院在田野调查中设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田野调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科研项目牵引,实现教研融合。田野调查中,教师将主持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和项目作为调查主题,在研究中增强师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育科研创新意识和新的科研项目。教师全程参与并亲自指导和示范。20232024年暑期,学院遴选田野工作经验丰富和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带队开展持续14天以上的田野调查,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开展实地教学。期间,师生共同讨论主题、制定提纲、开展经验交流,互学互进,共同提升,推动实践教学和立德树人全面融合。学院要求行政管理专业所有本科生均须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田野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获得相应的成绩和学分。开展社会实践,检验教学成果。师生在田野调查中与基层工作人员、群众互动往来,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交际能力、身体素质、专业知识、文字水平等方面都得以锻炼提升。

五、特色和创新点

1.项目特色

1)治理场景构建

将课堂延伸至治理现场,100%实践项目对接真实需求;建立“真题真做真用”的育人机制,实现知识转化闭环。政校协同创新,首创“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对接机制,构建“人才培养-政策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合作模式。

2)数字赋能升级

拟研发VR田野实训系统,实现高危场景模拟教学;搭建在线实践社区,累计开展跨校协作项目4个。

3)示范效应增强

校际辐射不断增强,团队成员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会6次,参与经验交流教学方案被多所高校、中小学借鉴应用;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收到基层政府致感谢信多封,1个合作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2.理论创新

1)提出“三维交互”教学模型。理论维度:构建公共管理“知识-能力-价值”素养图谱;空间维度:形成“教室-田野-云端”立体化学习场域;主体维度:打造“师生-政企-民众”多元协同育人共同体。

2)形成实践教学理论框架。提炼出“真实问题触发→在地知识建构→治理方案产出”的学习闭环,发表教改论文1篇,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3.实践创新

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基层就业率提升6%,考取“选调生”人数明显增长,团队获“挑战杯”湖南省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毕业生岗位胜任力评价优良率达96%

2)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参与式治理指南》等政策建议10余份,助力宁乡市菁华铺乡陈家桥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学生实践成果被“新华网”“科技日报”“新湖南”等媒体报道20余次。资源整合模式突破:建立“高校+政府+社会组织”协同育人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累计2万元,着手编写《公共管理田野实践教程》等特色教材。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
©2017  湘ICP备18011312号-1;湘教QS3-2005050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