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刘兴庭 校对人:黄国华
一、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微专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文科领域的落地应用,以“技术赋能文科”为核心定位,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人工智能核心应用技术(如大模型操作、数据可视化工具、智能分析平台等),并能够将这些技术与经济、财政、管理等文科专业知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本微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战,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人工智能基础概念、工具操作及在文科领域的应用场景。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AI工具提升内容创作效率、分析经济金融数据、优化决策建议。
3.素养目标:具备AI伦理意识与批判性使用能力,形成跨学科整合思维。
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要求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1年,5门课程,共192学时12学分。主修专业毕业或结业,微专业学业自然终止。
四、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普通全日制在籍本科生(不限专业),入学满一年且学有余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者,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感兴趣,具备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简介
对本微专业拟开设的课程进行简要介绍,包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教学设计等,每门课300字以内。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简介 |
1 |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导论 | 介绍AI基础概念、发展历程及在金融、商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培养技术应用思维。 |
2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 | 学习零代码工具(如Tableau、Power BI)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呈现。 |
3 | AIGC基础理论与技术原理 | 解析生成式AI(AIGC)的核心原理及在内容创作、金融分析中的实际应用逻辑。 |
4 | AI数字内容创作与财经应用 | 掌握文案生成、优化技巧,熟悉ChatGPT、Jasper等工具;学习脚本生成、AI视频工具(如Synthesia、Pictory)及财经数据可视化;分析风控、财报生成、智能投顾等场景的AI应用逻辑 |
5 | AI项目实战 | 校企合作项目(如智能财报分析、精准营销策划),完成从需求分析到成果输出的全流程。 |
六、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备注 |
理论 | 实践 |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导论 | 2 | 32 | 24 | 8 | 课程作业+笔试 | 秋 |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 | 3 | 48 | 24 | 24 | 实验报告+项目设计 | 秋 |
|
AIGC基础理论与技术原理 | 2 | 32 | 20 | 16 | 案例分析报告 | 秋 |
|
AI数字内容创作与财经应用 | 3 | 48 | 24 | 24 | 作品集+实操考核 | 春 |
|
AI项目实战 | 2 | 32 | 4 | 28 | 项目成果+团队答辩 | 春 |
|
七、结业标准
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微专业培养要求的,可获得微专业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