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校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促进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具体包括:
(一)构建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涵盖多种学科专业,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充足素材,包括教案、典型案例、视频、音频等。
(二)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三)形成创新且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挖掘、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成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二、申报条件
申报学院原则上必须基于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省级以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1.素材库建设
(1)历史文化资源
收集与课程相关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文化传统、历史事件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2)时事热点资源
筛选与课程有紧密联系的时事话题,建立时事热点追踪档案,定期更新并分类整理,使学生将课程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培养其关注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3)榜样人物资源
挖掘各领域杰出人物的事迹,建立榜样人物数据库,涵盖人物简介、主要成就、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可供教学引用的事迹片段等,以便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以榜样为标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
2.案例集编制
(1)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合案例
组织教师团队针对每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精心设计融合思政元素的案例,包括教学目标、实施步骤、引导问题与预期效果分析,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使用或进行二次开发。
(2)正反对比案例
收集专业领域内的正面成功案例与反面失败案例,对正反案例进行详细剖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过程与影响,编写成案例集并配以相应的教学指南,帮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强化对正确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理解与认同。
3.课件、大纲与教案优化
(1)思政元素融入课件设计
优化整体布局与色彩搭配,突出思政教育的主题与重点,优先选择国内的案例数据或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资料,利用图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增强思政效果,适当增加思政专题栏目的标题,提炼章节思政要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熏陶。
(2)思政目标融入大纲设计
在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基础上,明确添加思政目标,使思政目标与专业目标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挖掘具体章节的思政元素并进行系统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顺序与重点,给予思政教育更多教学时间与资源分配,在教学方法上融入情境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思政教育常用方法,在课程评价中纳入思政表现。
(3)思政教学融入教案设计
明确各教学环节的思政教学目标与方法,制定详细的思政融入教学方案,例如,在导入环节设置具有思政悬念或引发情感共鸣的问题,在互动环节设计与思政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或角色扮演活动,在评价环节设计思政表现量化评估指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并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达成。
4.教学平台拓展与中心网站建设
(1)网络课程平台资源整合
在学校主要合作的网络课程平台,将中心建设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相应课程页面,除了教学课件、案例集、素材库资料外,还可录制专门的课程思政微课视频,对重点思政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与拓展。
(2)社交媒体平台资源推送
开设中心专属的社交媒体账号,定期推送课程思政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吸引更多学生关注与参与课程思政学习,扩大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同时也可与其他院校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开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网站
开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专属网站,展示中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等,成立专门的网站管理团队,负责严格审核、定期更新网站的各类信息资源,确保上传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权威性和符合课程思政的教育导向。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培训体系构建
制定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计划,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入门培训,使其了解课程思政理念和方法;对有经验教师组织专题培训,如思政元素挖掘技巧、教学方法创新;对骨干教师开展高级研修班。培训形式包括专家讲座、工作坊、在线学习等。
2.教学团队建设
以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为核心,吸纳更多教师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融合。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1.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
鼓励教师运用问题导向式、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例如,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设计思政内涵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
推广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拓展教学时空,创设思政教育虚拟场景,增强教学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1.评价指标设计
从教学目标达成、思政元素融入效果、学生反馈等维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考察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融合度及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等。
2.评价方式选择
采用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反思、交流和改进教学。
四、建设步骤
(一)准备阶段
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开展调研,分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问题,结合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验,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建设阶段
1.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库基本框架并充实内容,重点纳入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质资源。
2.启动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以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和获奖教师团队为骨干组建教学团队,加强团队建设与交流。
3.在部分课程开展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试点,鼓励获奖教师团队分享经验,积累经验形成初步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完善阶段
1.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优化更新资源。
2.根据教师实践问题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教学团队协作研究,形成高质量教学成果,鼓励获奖教师团队参与成果输出。
3.在更多课程推广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教学评价体系试点运行机制。
(四)验收与推广阶段
1.全面自查总结,按要求整理建设成果,准备验收材料。
2.接受学校验收评估,根据意见完善中心建设。
3.推广建设成果,通过研讨会、培训班、成果展示等活动向其他高校分享经验。
五、经费安排
学校计划立项建设3-5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每个中心建设经费10万元,建设周期为3年。具体拨付计划如下:
第一年:每个中心拨款5万元,用于教学资源开发、初期教师培训、思政元素资源库建设等。
第二年:每个中心拨款3万元,用于完善资源、深化教师培训、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思政元素资源库建设。
第三年:每个中心拨款2万元,用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成果和资源库整理、中心优化完善。
经费将由学校财务部门建立专门账户独立核算和管理,各中心需按预算和进度使用经费,接受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益。
六、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书》(见附件),内容包括建设基础、目标、内容、步骤、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
(二)相关支撑材料,如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省级以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获奖证明等。
请各学院于2025年1月15日之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三份交至办公楼127办公室任老师处。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务处
2024年12月23日
附件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申报书
中心名称:
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类别:普通高等教育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二○二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