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是湖南省首批“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2022年12月被认定为“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学科融合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三大学科,涵盖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法学等四个本科专业,设立公共财税政策与管理、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地方法治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四个研究方向。学科秉承“正德厚生,经世济用”的校训,立足地方财经院校办学定位,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标示度高、认可度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
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带头人李勇辉教授,现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科研处处长,湖南省“121”人才工程首批人选,兼任湖南省工商管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公共经济学会理事、湖南省财政学会理事。学科团队成员共计5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占比7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2人,占比51%。专任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者访学经历的教师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5人、“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认定“双师型”教师15人,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教师10人。
支撑平台完善。学科现有湖南省委宣传部研究基地“湖南省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政府治理现代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务会计研究基地”、湖南省人社厅“湖南省公共就业研究基地”等多个省级平台以及“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财税研究所”“法务会计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等校级平台。多元化科研与创新平台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产学研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我校与湖南省就业服务中心共建“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研究基地”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重视发挥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特别注重人才培养的财经特色。行政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重视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与财政金融知识的有机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的校地合作,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先后与湖南省就业服务中心、长沙市咸嘉湖街道、宁乡市菁华铺乡等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基地。

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共话公共管理应用特色学科建设
科研实力强劲。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已形成公共财税政策与管理、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地方法治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等稳定的科研方向。重视科学研究的社会应用,多名教师被地方政府部门聘为咨询专家,多篇研究报告获省级主要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