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风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资料 > 典型风范 > 正文

李子言: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追梦人

供稿人:陈慧 供图:李子言责任编辑:何妍2020-06-01点击次数:

“终于成功‘上岸’”了!”5月26日,收到南京大学生企业管理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拟录取通知后,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班李子言说:“自己两年艰辛的考研备考岁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他,一个在本科大四阶段还有七八门课程要重修的“学渣”,从工科跨考专业排名位列全国前列的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一战失利奋起再战,最终二战逆袭“上岸”成为今年唯一被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录取的非985、211高校大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努力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111.png

李子言近照

1591003741551097757.png

李子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青春岁月,有些东西比挣钱更重要。

大学学习期间,李子言就开启了创业之路,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但是公司的盈利并没有为他带来内心的充实与满足。他说“正是因为看过了‘象牙塔’外的风景,我才想要去改变。”他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过着他们不想要的生活,而是没有机会去改变这种生活。

李子言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3月3日,他狠下心做了决定:无论怎样都要考研。“我的基础很差,但我想为自己争取一次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考研去实现自己的生活追求,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性。”他很感谢自己的这段创业经历,积累管理实践经验的同时,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没有让自己被“考研的苦”打败。

也正是这段创业经历,让李子言萌生了对管理学的兴趣,虽然本科阶段学习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他也毅然决然挑战自己,跨专业报考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专业排名全国前五)。

123.png

李子言在创业公司年会发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迎难而上,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考研一战时,因着手复习晚,为了加快复习进度,李子言总是学校图书馆最早到、最晚走的人,每天学习时间超过十四个小时。一战失利后,经过短暂调整,他又开启了他的二战征程。

“考研不仅是学业的竞争更是心态的比拼。”从一战豪情万丈到二战成功上岸,李子言经历了憧憬期、瓶颈期、疲劳期、失败期、调整期、奋战期……但无论路途怎样艰难,他总告诫自己一切成绩和痛苦都是暂时的,始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做的事。

考研二战期间,李子言屏蔽了外界朋友的信息,把自己过成一个“孤家寡人”。整个二战期间他只发了两条朋友圈,一条是他考研成绩出来考了391分,另一条就是他被南京大学录取。

以初试第12名、复试第6名的好成绩被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拟录取,李子言完成了很多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到一战失利的心灰意冷,再到二战的奋起再战,他也曾孤独、迷茫、绝望过,每当这种时候,他心中就开始想当初“我为什么考研”。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他备考中内心的源动力,让他朝着目标,披荆斩棘前进。他说:“想清楚‘为什么考研’很重要,只有想清楚了考研的目的,它才可以在你难熬时给你动力,在你孤独时给你勇气,在你失败时给你方向。”

3333.png

李子言阅读的管理书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总结反思,不断修正进步。

李子言喜欢思考,更善于反思。一战失利后,他对考试失败进行认真分析,他认为自己没考上的原因不是智商问题、努力问题,而是方法问题、心态问题。如数学学得还不够踏实专业课背诵和答题没有结合起来英语阅读真题分析力度不够等。

通过分析总结,李子言冷静下来制定调整策略,针对每门科目重新拟定复习计划,并根据复习效果不断总结反思。如复习英语,他围绕历年真题反复练习弄懂吃透直到没有不认识的单词,没有看不懂的长难句,弄清楚选择每个选项的理由……不仅英语复习如此,其他科目的复习也是一样。

二战时,他开始使用“超哥打卡行动”(网课),在为期100天的打卡行动中,他每天坚持跟着“超哥”(网课老师)做一套习题,每天十二点之前按时交作业,没有缺席一天算错一题,他就当天晚上跑三公里,把锻炼体力当做“奖励”。

“每一次的自我测试,我关注的重点不是测试分数本身,而是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总结,弄清楚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他的“成功秘籍”——错题本上,记录了每一次测试中的错题、失分点以及对应的知识点,通过反复咀嚼消化“错题”,不断反思、总结、改进

 22222.png

打卡100天习题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只要能静下心来专注去做一件事并为它倾注努力,成功了,它会让你收获真正的信心,失败了,也是一次促进自我成长的修炼机会。”人的生活中总有些不尽人意,但每一份经历都是有意义的,李子言坚信只要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少些抱怨吐槽,就能向光生长,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