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通知》(湖财教通〔2021〕2号)有关要求,各单位在凝练教学特色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组织申报并推荐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共37项。经校外专家评审,综合考虑学校各学科专业现有基础和发展需要,拟定其中25项为2021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具体名单见附表)。
各项目负责人应进一步加强项目培育,在深入挖掘、有效整合材料的基础上,开阔思路,积极协调,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培育,并定期对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进行自评自查。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管理,加强保障,积极推动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如期高效开展。
学校确保立项培育项目一定经费支持,经费从学院发展经费和教务处相关经费中开支。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为动态过程,鼓励通过多方合作增强成果的显示度,学校将阶段性组织培育项目的过程总结与工作交流,并根据有关项目培育的具体情况动态整合与增减。
附:
2021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 推荐单位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1 | 宣传统战部 | 新时代“五育”融合背景下财经人才素质培养创新的探索 | 肖湘愚 |
2 | 会计学院 | 面向产业变革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探索与实践 | 潘 彬 |
3 | 会计学院 | “三全育人”格局下应用型会计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建梅 |
4 | 会计学院 | 财会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重构与实践 | 葛干忠 |
5 | 会计学院 | 多元需求与个性发展有机协同的应用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 周忠民 |
6 | 财政金融学院 | 基于标准建设的财经类本科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 刘寒波 |
7 | 财政金融学院 | “分类培养、全域协同、层级推进”式大学生创新能力产学协同培养探索与实践 | 刘辉煌 |
8 | 财政金融学院 | “三位一体、一课三融”式财经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群琳 |
9 | 财政金融学院 |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金融学》课程“2345”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李俊芸 |
10 | 经济学院 |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课程教育实践 | 姚志毅 |
11 | 工商管理学院 | “全程立体协同递进”创新训练在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育人中的改革探索 | 杨 鹏 |
12 | 工商管理学院 | 管理类人才传统文化素养跨界协同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李小娟 |
13 | 工程管理学院 | 基于“双向三驱”的工程管理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 | 颜红艳 |
14 | 工程管理学院 | “项目驱动、思政融合、赛教一体”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罗永恒 |
15 | 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 | “多维融合”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屈喜龙 |
16 | 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 | SPOC+翻转课堂在信息管理技术类课程中教学创新与实践 | 全立新 |
17 | 公共管理学院 | 基于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培养能力需要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平台+”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李芬芬 |
18 | 外国语学院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 肖平飞 |
19 | 外国语学院 | 高校英语网络空间教学行为生态模式的构建 | 胡 立 |
20 | 人文与艺术学院 | 以美育塑造“文化财经人”的探索要实践 | 林 铁 |
21 | 人文与艺术学院 | 财经类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二全一制”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亚辉 |
22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以思政为引领、学生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莫晓云 |
23 | 体育学院 | 基于“四位一体”育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新模式及应用 | 刘 伟 |
24 | 体育学院 | 普通高校“四层三线二融合”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王牡娣 |
2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和思政素养提升的“百千万”思政实践育人模式 | 刘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