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
侯丹丹,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任教师,博士,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100人),2023-2025年优秀教师。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近年来主要担任政治学基础、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两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近三学年主要工作业绩】
1. 知行合一:深耕基层治理,锻造政务先锋
以“行走的政务课堂”为教学宗旨,主张打破学科壁垒,带领学生深入老旧社区改造现场、智慧政务大厅和公共政策试点前沿。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工作坊”“公共服务设计实验室”,指导学生运用参与式观察、政策工具图谱、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在街道办搭建“社区议事协商数字平台”,为乡村振兴示范区设计“民生需求智能感知系统”,推动学生从“理论阐释者”转变为“治理践行者”。教学实践中形成“问题诊断-方案设计-效果评估”三阶模式,让学生在调解邻里纠纷、优化政务流程等真实场景中淬炼治理能力。2023年获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2022年获校级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2024年获校级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数字化教学竞赛二等奖等教学竞赛奖项;2023年立项湖南省教学改革课题一般项目1项(已结题),获2025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分享项目成果推荐。带队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学科竞赛,获2025年第十六届挑战杯省级二等奖,第三届“寻是杯”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二届、第四届华中赛区二等奖。
2. 研政致用:解码治理密码,贯通学理实务
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一般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省厅级课题4项,湖南省信访局、湖南省财政厅横向课题2项,参与撰写的调研报告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教改论文1篇。基于《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开设“调查有道”公众号辅助教学,公众号现有指导老师2人,团队4人,丰富内容的产出为运营团队带来了一定的广告收益,为学生们接触新媒体搭建了一个桥梁,在服务于课程建设的同时,将“扎根中国大地做调研”的理念传递给更多大学生。带领学生开发“农村产业融合度与经济韧性评估系统 V1.0”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治理一线”,聚焦基层政府条块关系数字化重构等前沿研究,带队引导学生研究“突发事件舆情博弈推演系统”“政策扩散机器学习模型”等工具。创建“政学研创”共同体,将数字孪生城市、政务大模型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学术问题从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课堂中去”的闭环迭代。
3. 格物明理:践行服务初心,提升自身能力
自2022年入职以来,先后担任行政管理系系主任、学院学科办主任。在学生培养方面,为2024级大一行政管理本科生配备专业导师,建立学业指导+科研训练+职业规划“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制定导师考核办法,将指导成效纳入课程考核。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双千计划”,聚焦“数字人文”新学科增长点,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开展课程体系重组,完善各专业知识图谱、能力图谱,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突破学科壁垒,实现从“专业认知”到“职业认同”的跨越式发展,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技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师生依托课程、调研活动形成实践报告40余份,参与长沙市2025年“金点子”活动,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科自豪感。在基地建设方面,组织团队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基层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与宁乡市菁华铺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赴基地进行主题调研活动,获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围绕学科建设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及交流十余次,赴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围绕学科交叉融合、特色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交流,形成多份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