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立德树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立德树人 > 正文

跨学科学者的育人之路 —— 记工程管理学院李浩博士的教育初心与科研担当

发布日期:2025-03-20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的讲台上,有一位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既能在课堂上把科研前沿的理论知识鲜活案例娓娓道来,又能带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破解难题。他,就是连续两年斩获师德考核优秀的土地管理系系主任——李浩博士。从白山黑水间的吉林学子到潇湘大地的育人园丁,他用十年勤学、跨学探索与讲台坚守,书写着一位青年学者的教育答卷。

一、十年磨砺:在跨学科沃土上生长的“多面手”

“知识的边界,从来都是用来突破的。”这句话是李浩博士求学之路的生动注脚。十年求学生涯里,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令人惊叹的“跨界”:从本科勘察技术与工程的严谨训练,到硕士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深度探索,再到博士阶段勇闯化学工程的微观世界,辅修工程造价第二学士学位的选择更让他的知识体系如虎添翼。

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他在校园里就展现出“动静皆宜”的风采:静下心来的他既是屡获校长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的学霸,能在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中摘得一等奖在篮球场上,他更是带领校篮球队夺冠的核心队员书画创作中的专注力篮球场上的团队协作精神,都化作他日后治学与育人的宝贵财富。正如他所说:“不同领域的探索,最终都会汇聚成理解世界的多元视角。”

二、科研破壁: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的“解题者”

博士阶段的跨界探索,成为李浩科研能力爆发的“催化剂”。在陕西科技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时,他聚焦于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的前沿交叉领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CI一区TOP)和《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SCI二区)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5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作风:作为核心成员深度参与“长庆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试验”(经费 283万)等省部级项目时,他白天在油田现场取样,晚上在实验室做精密分析,最终团队帮助长庆油田大范围提高采收率;4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更是他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工程“金钥匙”的见证。从浙江高速公路边坡病害防控到长庆油田开发试验,他用行动证明:优秀的科研不仅要有理论高度,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温度。

三、讲台播种:让知识在实践中生长的“引路人”

“比起实验室的突破,看着学生眼里燃起对知识的渴望,更让我动容。”博士毕业后,李浩放弃了多个科研机构的邀请,选择回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讲台。他说,这片土地见证过他的奋斗,如今想在这里播撒知识的种子。

他的课堂总是充满“跨界”的惊喜:讲解土地资源管理时,会引入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案例。学生们说:“李老师的课里没有枯燥的理论,每个知识点都带着科研现场的‘泥土香’。” 连续两年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的成绩,是对他“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最好肯定。

作为土地管理系系主任,他更把跨学科思维融入人才培养:带领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斩获省级奖项“我希望学生们记住,解决复杂问题的钥匙,往往藏在不同学科的交叉处。”

四、初心如磐:在师德沃土上扎根的 “耕耘者”

连续两年师德考核优秀的背后,是李浩对“立德树人”的深刻践行。作为中共党员,他把科研中锤炼的严谨作风带到育人中:带领学生做项目时,坚持“安全第一、诚信为本”的准则;担任班主任期间,他的办公室总是向学生敞开,从考研规划到职业选择,从科研困惑到生活难题,他都耐心解答。

这些细微处的关怀,让他成为学生口中“亦师亦友的李哥”。他常说:“师德不是抽象的标准,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备课的认真,每一次答疑的耐心,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真诚里。”

从跨学科探索的学者到扎根讲台的园丁,李浩博士的故事里,有突破边界的勇气,有科研报国的担当,更有教书育人的赤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沃土上,他正以“勤学、善思、笃行”的姿态,继续书写着属于青年教师的育人华章——用知识的甘泉滋养学生成长,用科研的星火点亮创新之路,用师德的光芒照亮更多人前行的方向。



上一条:以初心铸师魂,以实干育新人 —— 记工程管理学院欧光照老师的育人征程
下一条:躬耕教坛守初心,多维赋能育新人 —— 记工程管理学院胡灿副教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