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与财政金融学院联合举办心理危机案例研讨会,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展开讨论。会议特邀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六华、校心理健康中心卿再花老师到场指导,两院党组织书记、学工办主任以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辅导员连锡同、周真分别分享了带班学生的真实危机案例,对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等展开系统性分析,并以此引出学生因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学业表现、行为发生、情绪信号等方面的变化。
卿再花提出,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具备早发现早干预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她指出:“干预中要平衡‘共情’与‘边界’,避免救助者自身耗竭。”同时,要形成“齐抓共管、全员一盘棋”的工作思路,需求更多专业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李六华强调,心理危机干预需形成‘学院-家庭-学校-医院’闭环,学院层面需落实预警制度,做到定期排查,并对危机学生建立一人一档;心理中心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整合,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转介医院治疗,在整个过程中要确保家校沟通顺畅,责任到人、流程规范。
本次研讨会通过真实案例深化了多方协作共识,为如何构建“预防-干预-追踪”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未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将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结合“课程+活动”的心理育人模式,全力护航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