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漫十载园丁路 痴痴一片菜农情
自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实现了探索新知、传道解惑的职业理想。从教十多年来,我始终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崇敬的赤诚之心,一种对科学知识孜孜不倦的学术情怀,将学生视为“菜园”里茁壮成长的“菜苗”,将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视为一生的修行,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十余年间,我先后被选派到邵阳市基层农村进行驻点扶贫两年,被借调到省科技厅学习工作近三年,被省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两次,教绩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两次,年度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等级六次。
一、认真站好三尺讲台,切实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始终将“站好讲台、讲好课”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断向同事学习,不断向自己挑战,不断地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一是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任教以来,先后讲授过《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七门专业主干课程,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多面手”。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每学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其中2015-2017学年共完成了1365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教学课时达680节以上;2015-2016学年共承担了12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平均周教学课时超过20节,为学校贯彻落实“教学型、应用型”办学理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传统讲授、课堂练习等教学手法,坚持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授课过程中不仅讲清楚“是什么”,更加注重讲清楚“为什么”,不仅讲授书本知识,更注重介绍学科发展动态与实际工作经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得当,详略适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所讲授的《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学》课程深受学生喜欢。
三是切实加强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性质、个人特点切实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形成学习的目标导向。例如,在为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原理》时,首先介绍会计专业的发展动态、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情况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然后建议基础好的学生一定要争取考研提升学历层次,基础稍差的学生要提早为资格考试、职称考试做准备;在为金融学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原理》时,首先讲清楚财务与金融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财务金融不分家”的道理。
二、扎实开展科研工作,有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结合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问题以及自身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教研结合促进自身学识水平的提升。
一是积极申报、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近年来,相继主持了省科技计划项目、省教改项目等4项省级科研项目和1项校教改项目,参与了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目前在研的课题有省社科成果评审委科研项目“湖南省构建高效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研究”(XSP17YBZC016)。通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有效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是认真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针对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相继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地理》、《会计之友》等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论我国科技事权划分与科技支出管理》、《湖南省科技经费投入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等七篇关于财政科技投入管理的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与认可。
三、积极参加实践锻炼,不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实践工作经历,才能深刻把握理论知识的内涵,讲起课来才能“言之有物”。基于此,我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实践锻炼,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一是利用课余时间到省直部门学习锻炼。为配合学校科研处加强与省科技厅的工作衔接,于2010-2013年利用课余时间借调到省科技厅学习锻炼。借调期间,积极参与了省级财政科技资金预算控制、巡视检查、绩效评价以及省科技厅部门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审计等工作,同时参与起草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科技保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湖南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文件。通过借调学习,在财政预算管理、小微企业融资、科技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促进了教学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是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建整扶贫工作。坚决服务组织安排,于2007-2008年被学校选派到邵阳市基层农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扶贫期间,不畏艰苦环境,不计个人得失,重视调查研究,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通过扶贫工作,切实体会到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艰辛、基层党政干部的不易以及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巨大历史使命,净化了心灵,增强了党性修养,为以后工作生活中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供了不竭动力;也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同时,还对基层组织财务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为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