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首页 > 新闻公告 > 教师风采 > 正文

不忘初心,情系学生,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记我院“十佳教育工作者”戴佳老师

供稿人:戴佳 编辑:范则周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06日 阅读:

1504667563712053666.png

不忘初心,情系学生,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


时光荏苒,带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一份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在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上我已匆匆走过了十三个年头。十三年来,我深刻体会了用爱心、用责任做教育的深刻内涵。虽然,工作的内容、性质不断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之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之心。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让我在这支团结互助的辅导员队伍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一、坚持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不仅注重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的学习,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职业规划等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并定期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主持和参与申报了3项省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并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论文,努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贯彻服务育人理念。

科学辅教,做一个专业的辅导员”一直是我最基本的工作目标。为此,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四过程三重点”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的工作方法。“四过程”就是“摸清情况、把握特点、适时引导、全力帮扶”。从新生入学开始,我就通过宿舍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历程、社会关系等基本背景摸清楚,并以此作为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基础;随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个性特长和身心状况等特点,从课程选择、素质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量身定制贯穿大学四年的个性化“成长方案”;针对学生入学后普遍面临的角色转换、专业认知和学业规划等诸多困惑,我会适时地与他们进行谈话、劝导和警诫,引导他们积极调整成长状态、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针对部分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经济困窘、交往障碍、心理危机、就业困难等实际问题,我会积极通过学校专业机构、学生党团组织等载体为他们提供实质性帮助,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重点”就是“抓思想教育,言传身教;抓骨干培养,以点带面;抓困难帮扶,温暖人心”。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言传身教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基础上,我坚持把“育德、育心、育魂”放在工作首位,努力以积极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做学生品格上的引路人。其次,我高度重视学生党(团)员骨干培养工作,将培养党员骨干和做好“推优入党”作为加强学生骨干培养和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和党团组织的集体动员优势,通过“一帮一”、“心连新”等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将学生骨干一个个闪光的“点”和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和有效组织起来,不断增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在多年的一线辅导员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针对每一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困难,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教育,是做好辅导员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为此,我要求自己必须做到“自己所管理的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要熟悉,每一名重点学生都有本账”,争取做到对特殊学生的“四个一”:即给贫困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温馨的家;给成绩差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进步的家;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轻松的家;给经常网游包夜的学生创造一个教导的环境,严厉的家。从而达到“底数清、任务明、效果好”的目的。

在坚持“四过程三重点”的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下基层、到农村、进社区,在体验社会、了解基层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力回馈社会。让学生在亲身亲历中了解社会、感受民生,有效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运用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努力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志向追求、科学的人生态度、严谨的学术品格和优良的生活作风。

三、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做学生就业实践的指导师

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归根结底就是找一份好工作,就业是关乎学生人生发展能否顺利的大事儿。为此,我把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常年坚持的工作内容之一,争取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长远的职业理想和积极的就业心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关注的热点,我适时开展极具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并利用职业测试,帮学生正确定位,进一步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训技能培训和"挑战杯"等课外科技竞赛,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学生宿舍资源及各种网络平台,打造“寝室信息员——班级就业干事——辅导员”的就业信息链,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历年毕业生中出现的问题等不断传递给学生;通过成立"就业互助组",强化“班会-座谈会-个别谈话”,适时为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多角度开展学生就业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4年至今,我负责的六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数度草木枯荣,几多日升月落,不管未来怎样,我都会以满腔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学生工作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和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