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向下扎根,向上破土——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曹何睿先进事迹

作者: 编辑:刘辉煌 发布日期:2025-04-22 点击次数:

 

曹何睿,女,汉族,2003年4月出生,湖南人,入党积极分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CFA&FRM方向班安全委员。在校期间,获得A类学科竞赛省奖1项,院校级奖项10余项。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学年专业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排名第一,连续四年获得校级奖学金。

曹何睿很喜欢《飘》中斯嘉丽的一句话:“无论过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认为也许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自己的经历,前行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将塑造自己,所有过去的我化为现在的我的一部分,现在的我又将成为未来的我的可能性。人应学竹,始终向前,在时间这条无法截断的长河前,挫折化作竹节,收获化作养分,节节生长,不必徘徊,不必踌躇,青春还长,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根系在行动中织就

学竹之根,涵养如竹般向下扎根的韧劲。大一刚入学时,她怀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开启自己的大学之旅,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憧憬与迷茫。她明白待在原地犹豫是无用之功,未来已经来到,感受压力的同时,她开始制定一个个小计划,每天行动一点,完成小目标,坚持“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的信念,面对与高中体系完全不同的课程,也曾感到无措;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也曾想过逃避,但她深知逃避是无用的,只有一步步尝试,先从第一步做起,也许开始有些笨拙,但完成时才惊觉那些微小的行动早就在土壤深处织出了根系。如今回望大学,既有遗憾也有收获,过往的经历如同竹根为她蓄足底气,积尺寸之功,立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之志。

枝芽在探索中舒展

学竹之势,涵养如竹般向上破土的奋发。“砌曲横枝屡解箨,阶前疏叶强来风”,箨是破土而出的竹笋外壳,竹子只有风雨的历练中褪去外壳,才能成为不枝不曼的修竹大学不仅是学习的舞台,更是积极探索的地方。她开始积极参与各大学科竞赛,在其中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边界,从书本转向实践的过程中不免有挫折,但其中的每一步都算数;在学生工作方面,认真履行职责,参与多项校园文娱活动筹备,锻炼自己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与此同时,也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多方面探索,锤炼自身,全面发展,保持热爱,以破竹之势,给予着向上的力量。

翠色在实践中漫溯

学竹之节,涵养如竹般拔节攀高的斗志。竹子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个清晰可见的竹节,竹节代表着成长的印记。她深知,大学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和竞赛中,还需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校期间,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表彰。利用假期时间,她积极参与家乡实践活动,走访炎帝陵,探寻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炎帝精神”。走进乡村,参加乡村振兴座谈会,走访脱贫群众,她作为大学生深切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切身理解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始终保持以拔节攀高的姿态,在实践的历练中,脚踏实地走好每一个拔节阶段,像毛竹一般逐节稳固、逐节攀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君当如劲竹,我当与君同。竹的精神,不仅在于它的凌云之志,更在于它独特的生长方式。不争一时,安心沉淀,静心蛰伏。学竹根深植土壤的韧劲,学竹笋一朝破土的魄力,学竹节拔节攀高的进取。她将继续以竹之精神为引领,从“破土而出”的春笋成长为“拔节生长”的成竹不断践行“正德厚生,经世济用”的校训,去成为“耐寒长青,立德求实”的湖财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