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程管理学院的三尺讲台上,有这样一位教师:她用真诚的爱心呵护学生成长,以扎实的学识引领学生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她,就是2024年度师德考核优秀教师、工程造价系专任教师——贺桑桑老师。
一、春风化雨,用爱心点亮成长之路
“大一新生就像刚破土的幼苗,需要耐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贺桑桑老师深知,专业基础课程的启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点燃学生专业热情的关键。她始终将学生放在心上,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搭建起师生间的“暖心桥”。
每节课前,她的身影总会提前出现在教室——不是匆忙备课,而是和早到的学生围坐在一起,聊聊昨晚的作业难点,问问周末的生活趣事。有位学生因基础薄弱,在课程中屡屡受挫,甚至萌生退意。贺老师发现后,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他“开小灶”: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一步帮他梳理知识脉络。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逐渐找回了自信,专业课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贺老师说:“比起分数,我更开心你找回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课堂上,她总能敏锐捕捉到学生的细微反应:对胆小的学生,她会用“这个想法很有新意,能不能再展开说说”的鼓励打破沉默;对走神的学生,她会悄悄走到身边轻敲桌面,用眼神传递提醒。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许多学生毕业后仍记得:“贺老师的课堂,永远有阳光的温度。”
二、深耕讲台,用智慧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工程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理解世界的工具。”作为这两门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贺桑桑老师始终在探索“让理论活起来”的教学之道。
为了破解抽象概念的教学难题,她构建了一套“案例库+热点解析”的教学模式:将大量实事热点与案例相结合融入课堂教学中,讲解我国高铁的建设,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讲解硅谷银行破产的始末,分析共享经济的热火。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紧跟行业前沿,她坚持每年更新30%的教学内容,这种 “时时学、处处思”的习惯,让她的课堂始终充满新鲜感与专业深度。更难得的是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在她看来:“教会学生用专业视角观察世界,比记住公式更重要。”
三、身正为范,用言行诠释师德的真谛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贺桑桑老师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让师德在日常点滴中自然流露。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她始终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她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给予他们包容和支持;她信任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他们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如今,贺桑桑老师依然在讲台前坚守初心。她用爱心守护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用人格引领学生的品格。在她看来,教育就像划船——以爱为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前行的温暖;以智为桨,才能让学生拥有破浪的力量。而她,愿做那个永远站在船头的引航者,陪学生在专业的海洋里勇敢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