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能,9月24日下午,工程管理学院在5楼视频会议室隆重举行“深学细悟践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潘爱民教授应邀担任主讲人,为师生党员作专题辅导报告。工程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向占宏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工程管理学院及厚生国际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共同参加学习。

辅导报告中,潘爱民教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教育教学实践,从“方向、动力、活力、根本”四个维度,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精彩讲解。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方面,潘爱民教授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五大特征。他强调,作为地方应用型财经院校,学校需精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创新重点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深度绑定,尤其要立足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办学坐标。
围绕“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潘爱民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高素质人才支撑。他结合当前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出高校需以“需求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聚焦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交叉领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着力培养既懂专业理论、又善实践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教育治理活力”部分,潘爱民教授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高校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他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实际,提出要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人才培养模式(如推进“学分制改革”“项目式教学”)、教学方式(如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机制(如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发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让办学活力充分涌流。
最后,针对“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潘爱民教授重申“教育的初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强调,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既要聚焦教学条件改善(如实验室升级、教材建设),也要关注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如宿舍蹲点、就业帮扶、科研支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真正让教育成果惠及每一位师生。
整场报告立意高远、逻辑严密,既有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解读,又有对学校发展实践的精准指导,为全体师生党员进一步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提供了重要遵循。
学院党委书记向占宏在总结讲话中,就如何深化学习成果提出“三个下功夫”要求:一是在“深学”上下功夫,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逐章逐节、原原本本研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二是在“细悟”上下功夫,要自觉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论,学会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分析问题、指导实践,不断提升理论思维能力;三是在“笃行”上下功夫,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具体行动,转化为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的务实举措,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讲座强调,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政治坚定是行动自觉的保障。全院上下要以此次专题学习为契机,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热情转化为履职尽责的担当、推动发展的实效,为学校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更多力量。
参会师生党员纷纷表示,此次专题辅导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让人深受启发、倍感振奋。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中,为学校和学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