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像小扁担,起笔轻轻按,行笔稳当当,收笔悄悄弹……”7 月15日的永安镇老种子实践基地,非遗教室里传来志愿者们清脆的童谣。50余名乡村孩子握着毛笔,在宣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第一道横画,墨香与屋外的荷花香交织,在夏日风里酿成独特的文化滋味。

这场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知行艺行”志愿服务队精心组织的书法公益课,由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笔墨纸砚和教学方案,让乡村孩子在暑期与千年书法艺术相遇,用匠心浇灌文化传承的种子。

活动伊始,志愿者小蒋老师结合PPT,带领孩子们认识古代五大书体,领略篆书的古朴、隶书的典雅、楷书的规整、行书的灵动以及草书的奔放。从握笔姿势到笔画“横”的起笔、行笔、收笔,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聚精会神,小手指着屏幕叽叽喳喳地讨论,原本对书法知之甚少的孩童,瞬间被古老的文字魅力牢牢吸引。

在实操环节,志愿者们俯下身,手把手教孩子握笔、运笔。随后,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他们用稚嫩的小手生涩的拿着毛笔,蘸上墨“颤颤巍巍”的开始了他们的“创作”,当孩子们不经意间被墨汁偷袭时,他们调皮地对着同伴做个鬼脸,又埋头沉浸在笔墨世界里,教室里的墨香混着孩子们的笑声,酿成了最清甜的夏日滋味。

课程结束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与他们的创作进行合影,他们的创作中有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有的笔画稚嫩却藏着灵气。文化的传承从不需要刻意说教,当毛笔在指间流转,当墨香飘进心田,那颗名为“热爱”的种子便已悄然发芽。
那些歪歪扭扭的笔画里,藏着文化传承最本真的模样 —— 只需让墨香浸润童心,让匠心传递文脉,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在时光里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