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五育并举,心理赋能:我校探索心理育人新模式

供稿人:周彩萍     责任编辑:李慧     发布日期:2025-01-14

(本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2024年度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大育人模块,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实现心理教育、自我成长和实践活动的多元浸润和育心与育德的高效融合,推动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有效落地。

以德育心,聚焦“心理+”服务育人新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支撑力量。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依托成长辅导室、党员工作站以及新生班级探索“心理+”服务育人新模式,如“心理+党团活动”“心理+自我成长与职业规划”“心理+大学适应班会”等系列等以德育人的心理服务专题教育,充分发挥各类思政主题班会与活动的心理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心理+”服务育人既是以德育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尝试。

       

以智慧心,依托教学与朋辈队伍赋能成长。精品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以及通识教育选修课《交际心理学》。邀请心理专家和湖南省脑科医院医生为全校15个二级学院开展“压力与情绪管理”专题讲座,组织2024级新生开展大学适应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70余次。专业化朋辈队伍:开展19场全校朋辈心理委员培训,提升各班级心理委员与寝室信息联络员的专业素养,掌握助人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同学,搭建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理桥梁,进一步完善学校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体系。

以体强心,探索“体育+心育”新模式通过结合体育运动与心理学实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除第九套广播体操外,还设置了“持球替换接力”“扶杆接力”“叫号出击”“保护膝盖”“单脚独臂抗争”等趣味性较高的体育游戏运动项目,更引入了AI运动项目,包括开合跑、深蹲、高抬腿和跳绳等,探索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新模式。

以美润心,打造多样化的品牌活动。借助“房树人绘画测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基础进行拓展,围绕“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家庭环境”、“应对挫折”、“生涯规划”等七个主题开展连续八周的绘画治疗,引导学生以画绘心,了解深层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依托“5·25”、“10·10”等时间节点,组织二级学院开展“植”愈空间、心灵观影、心理班会、朋辈疗愈、画图传情、筝’心相连,放飞梦想”、心理游园会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举办“压砺青春、力动未来”校级心理情景剧大赛和“春光留影,演绎青春”校级心理微电影大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风采、熏陶心灵。

以劳健心,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与劳动意识我校心理中心培育了一支朋辈队伍,接电话,做预约,朋辈疏导,耐心、温心、爱心、暖心为来访者提供志愿服务;并于暑期成立一支三下乡队伍,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了“打开五感、感知美好”寻宝活动以及绘画团体手抄报,采用原创手工制作的形式,根据主题,发挥想象,自由设计,自主完成,让学生更好地展示个性和表达自我,在动手过程中释放自我,以物寄情,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