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2012级注会二班的伍凌寒,曾担任班上的团支书和团学会宣传部副部。今年以初试第二(385分),面试第一的成绩被湖南大学法学院录取。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我从去年7月中旬开始北上备考法律硕士。二战跨专业,离家千里,时间紧迫,当时身边的同学都毕业于985又怀揣着清北梦想,压力可想而知。但正是这份压力,这份恐惧,逼迫我去抓紧时间,摒弃浮躁,冷静思考,严格自律。对于大多考研人经历过的心路历程:前期的迷茫,中期的疲惫,后期的焦虑,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从备考第一天开始我就将所有的不安与压力转化为了前行的动力,不去想结果,着手当下,每天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反复与坚持之后,柔水也终成雕刀。
虽然不同人不同专业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我相信好的方法和经验教训总有殊途同归之处,希望能够帮到备考的学弟学妹们。

1、提高效率
抓紧时间。时间从来都不会不够,不够的只会是你的努力。试想,每天早起1小时,5个月可以多背450个主观题;每天晚睡1小时,5个月可以多刷150套客观题。抓住碎片时间,用上厕所的时间背单词,走路的时间背英语作文,吃饭的时间回忆知识。时间怎么会少呢?
制定计划。定好自己的目标大学以及目标分数,规划好阶段任务,在此大框架下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保证严格执行。不要过多受别人学习进度的影响,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抛弃无用社交。学习一分钟,玩手机一小时,你我都懂。所以出门看书不要带手机,或者可以与研友相互保管手机。扔掉杂念,只看手边当下事,不想“身前身后名”。少发求鼓励、求抱抱、求点赞的朋友圈,真正的学霸都是偷偷来图书馆偷偷走,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俗话说,闷声发大财也是这个理儿。而且考研是一个人的事,别人有心也无力。少刷空间动态,因为人很容易受他人生活状态和情绪的影响,从而使自己陷入浮躁的状态。
2、讲究方法
把书读厚再读薄。不要觉得这句话是老人家无用的念叨。把书读厚是指在前期打基础阶段,建立框架,抓住细节,充分理解知识点;把书读薄则是在后期应试阶段,重点恒重,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
重视真题。在我看来,认真把一套真题做三遍比刷十套模拟题有用得多。真题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题目的严谨性上,更有利于预测出题的趋势,把握命题的重点,形成做题的思维。
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一味地看书或一味的刷题都是不可取的。看书的时候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但不是钻牛角尖),思考规则背后的原理;做题的时候则要把客观题当不定项选择来做,弄清每一个选项所对应的知识点,不要只注重答案。而总结则是防止知识点杂糅的最佳方式,对于记忆性的学科,以此理清相似问题的共性和个性尤为有效。
3、注重身体
考研并不仅仅是智力的比拼,更是体力的比拼。特别是到了冲刺阶段,我见过很多人因为压力过大生病进医院,此时对于学习效果和心态都会造成特别不好的影响。所以,忙碌之余也要抽空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的确不是一句口号。
其实道理人人都懂,最重要是要付诸行动。考研的经验,学习的方法也大同小异,这其中的真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希望大家能去粗取精,不要盲目模仿,更不要读了一大堆经验分享之后成为不会走路的燕国人。
考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虽是为了得到跟好的生活,但不必太计较得失,这一段放手拼搏的时光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像我的这段考研历程不仅仅让我面临了新的起点,更多的是让我的心性,习惯,生活态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深知大家站在人生交叉路口的迷茫与彷徨,但无论是选择考研,考公还是就业,都希望诸位能拿出勇气与毅力,一往无前。对明亮的未来,在此与君共勉,也愿你们一切顺利。
请关注“学工在线公众号”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