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周昂,是来自人文与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首先,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在此,我要向在座的各位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有了你们的加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其实,写稿之初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谈起,然而时间又有限,思考良久,最终我决定以一个点作为今天发言的主要内容,那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就绚丽的大学生活”。 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或者处于一个全新的境遇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说到“目标”可能有些同学就联想到之前刷屏的王健林和他的“一个亿”的“小目标”,顿时就怕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根据福布斯富豪榜显示,王健林在说这句话时已经坐拥2000多亿人民币的身家,一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啊!不过,对于没有家产,且年收入低于十万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就非常难了,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还不见得可以达到。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我们人生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那就是高考。然而,离开中学,走出考卷堆砌的思维围墙,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特别清晰、具体的目标,转瞬之间已变得暧昧不明。所以大家在大学阶段的人生目标往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便是“我来大学是放松的!”于是大家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沉迷网络,娱乐至死。要知道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它可以成为学习、联络最得力的帮手,也能成为虚度光阴醉生梦死的大杀器,所谓“抖音5分钟,人间3小时”就是最好的代表。而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时节,大家不应该躺在床上,陷进网络,更不应该因为低头看手机而得了颈椎炎。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四年的时光一晃即逝,希望大家争做聪明人,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而另一个极端的目标就是“我要追求成功!”奈何“成功”这个目标比高考这个标尺复杂得多,也诡异得多。首先何谓成功?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但毋庸讳言,在这个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中,很多人对于成功的理解,已经极大地狭窄化、乃至于庸俗化了。似乎所有的目标都可以用“好工作”、“好多钱”或者“好有名”这三好来衡量。好似只有用这些炫目的饰物来装点,才是成功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于是很多大学生从一进校门开始就焦虑起了自己的职场未来,非常功利地规划自己的每一步,狗苟蝇营、亦步亦趋。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只重视专业基础课,其他课程一概对付。作为一名中文老师,我从来都不否认,很多学科的思考无法换来掷地有声的物质回馈,比如文学、哲学这类的人文学科。大家甚至都无法在这里面找到“2+2=4”那样板上钉钉、笃定无疑的知识。对此,文学家也总是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无用之大用”。相信大家也为此感到困惑: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学科呢?
其实说到无用之大用,我想给大家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人想知道该怎么正确地处理日本问题,于是专门设立了国家项目资助一位人类学家去做研究,结果她并没有写出对策性的实用性文献,而是写了一本叫做《菊与刀》的文化人类学著作,从非常抽象的角度阐述了日本的国民性。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很乐意的接受了这本著作,并找人对这本书进行了再研究,最终得出一个很有用的结论,那就是:天皇制度暂时不能废除。可以说,这本书影响了战后美日关系框架的形成。由此可见,人文学科的学习虽然不能得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的影响却可能是厚重而深远的。
故而,我始终认为,大学教育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大学生活也不应该等同于纯粹的见习职场生活。我希望,在这四年时间里,大家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次作业开始;从尊重老师、同学,扎实学习开始。并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去过一种丰沛高远的生活。比如说,在这四年中至少精读5-10本原著;学会深度学习、学会批判思考。当然除了读书之外,我还建议大家去听音乐会,看话剧,去郊外享受自然生活等等,培养对美的认知,这样才能无愧于真正的大学教育。
终有一天大家会告别大学,但是我希望,也相信,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这一段经历将会是你们人生旅程中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因为在这里,你们尝试着学习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也因为在这里,你们试图要获得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成功,而是一种对今后漫长人生都适宜的生活学习方式。最后,祝各位同学都能拥有一段绚丽而精彩的大学生活!
感谢大家!
请关注“学工在线”公众号,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