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明灯,一杯清茶,一方书桌,一本书。
闲余时,用一整个下午,沉下心来读一本十万字的书,任凭思绪在书中的世界里畅游。
今天是4月23日,也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
如同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所说,“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阅读同样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付出了时间与精力,收获的是快乐与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读一本好书尤为重要。
如同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说的,追求个人的欢乐很好,最壮烈的革命,最伟大的理想,不就是为了让最普通的人得到最寻常的欢乐吗?但是任何一个欢乐派对结束之后,总得有几个不醉的人把朋友一个一个送回家。开车的人,决定方向,总得清醒。社会永远需要清醒的人。读过这本《野火集》,希望能对正值青年,面对迷茫的你有所助益。
《教父》是男人的圣经,是智慧的总和,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教父的世界里,友谊,是通行的货币:忠诚,是最好的礼物:建模,是永恒的规则。他蔑视一切价值,不给警告,不虚张声势,不留余地。教父,就是自己的上帝。
作为美国头号畅销小说家之一,普佐的代表作《教父》开启了黑帮小说的全新时代。许多人都看过由《教父》改编的同名电影,电影与原著同样优秀,而原著小说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远比电影多,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书中叙述的故事里蕴含了许多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过《教父》,也许能学到些生活上的经验吧。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我知道,活着所讲述的远不止这些。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作家所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
(摘自《活着》韩文版自序
这是一本牧歌小说,是三岛由纪夫试图用笔墨描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对于作者本身的评价在立场上或许是一个负面色彩较浓的作家,但作为作家本身,三岛由纪夫拥有着出色的才情与学识。不论出身与立场,单看作品本身,也许能品味到作品之中所描绘的,在歌岛这一民风淳朴的海岛上发生的天然质朴的恋爱物语故事。
《雪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称得上是他唯美主义的代表作。《雪国》中描绘了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美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雪国》的文学色彩浓厚,是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代表作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时突出强调,“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了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一部让人可以了解历史的书。
在书的引子部分,当年明月写道,“我很喜欢历史,喜欢那些过去的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回味。在我第一次解释历史的二十年之后,我开始动笔,写下了下面这些文字,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所有喜爱历史的人。”
这部系列书描写的是正史,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书中的文字诙谐幽默,与史料那类生硬难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考证的学究文不同,这是闲暇时放松心情的历史读物,而据作者所叙,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这部书便是属于把历史写得很好看的那一类。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绘本)-郭斯特 著
与满是文字的书不同的是,这是一本绘本,郭斯特用线条与色彩描述了一个关于梦想,成长与爱的故事。
每个人都希望回到生命中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只因为那时候有放不下的事情。回到过去的郭斯特(故事中的主角),提醒着我们的所失,也揣着我们这些年来学会的成长和明白。
(部分文字来源所荐书中或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关注“学工在线”公众号,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