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首页 >> 中国体育经管案例库 >> 正文
 
基于“风险—灾害—危机”链的体育赛事安全风险治理:5·22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赛事件的教训与反思
供稿人:张叶 责任编辑:徐俊  2025-04-03  点击次数:  


2021522日,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大景区举行,比赛期间遭遇突发降温、降水、大风的高影响天气发生公共安全责任事件,造成21名参赛选手死亡,8人受伤。事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做好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事件调查等工作,深刻汲取教训,加强风险防范,完善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一、案例摘要

关键词:赛事风险管理、应急救援、安全责任

摘要:5·22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事件一起由于极限运动项目百公里越野赛遭遇大风、降水、降温的高影响天气,赛事组织管理不规范、运营执行不专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通过本案例,引导学生从系统性视角审视体育赛事安全,强调“事前预防重于事后救援”的理念,推动从“被动应急”向“主动治理”的范式转变,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底线思维。

二、案例正文

1.案例背景

景泰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是白银市、景泰县地方特色体育赛事,自2018年至2020年,已经举办了三届。第一届与第二届分别于2018520日、201968日举办,是中国田径协会认证A类赛事;第三届于2020929日举办,未获得中国田径协会认证。2021(第四届)2021522日举办,100公里越野赛报名187人,实际参赛172人。本届赛事未向中国田径协会申报认证。

2021年百公里越野赛线路为:黄河石林景区门口(起点)—豹子沟广场—观景台—常生村—朱家窑—付家岘—金坪村—戚家泉—豹子沟广场(终点),全程96.07公里,共设置9个打卡点(CP点,除3号打卡点外,其他各打卡点均设有补给点)1个转运点(6号打卡点)1个补给点(SP)

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线路图


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线路海拔变化图

2.案例描述

1)赛事地域当天天气情况

52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出现明显降温、降水、大风天气。5211649分,景泰县气象台向赛事组委会发布气象信息专报,对黄河石林景区天气进行了预报;当日2216分景泰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5228时,赛区周边白天最低气温出现在11~13时。赛区1030分前后开始出现降水,2号打卡点至3号打卡点赛段随着海拔升高,部分赛段可能出现霰(冰粒),不具备产生冻雨和冰雹的气象条件。123打卡点体感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如所示:

800~23001号打卡点、2号打卡点、3号打卡点体感温度图

2)赛事前期准备情况

白银市委、市政府准备情况。325日,市委、市政府在相关工作会议上对赛事做出了安排。519日,白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活动方案》,明确了赛事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景泰县委、县政府准备情况。513日,向白银市委办公室上报了《实施方案》。518日上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了赛事筹备工作。

景区管委会准备情况。景区管委会安排石林公司对赛事运营工作进行招标。319日,石林公司与晟景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约定了赛事活动运营服务项目内容清单。

3)事发经过

20215229时,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正常开赛。

1000~1103分,172名百公里越野赛参赛选手全部通过1号打卡点。

1042~1146分,131名百公里越野赛参赛选手通过2号打卡点。

1150分,参赛选手罗词华(编号M162)通过GPS定位设备发出求救信息(未得到回应)

1203分,白银蓝天救援队队长张龙接到在赛段现场驻守的1号队员张伟报告,称现场风雨太大、自身体力不支,请求撤回,并安排人员支援。

1217分左右,赛事工作微信群先后收到参赛选手、蓝天救援队人员求救信息。

1220分,晟景公司接到有参赛选手退赛的报告后,租用车辆收容赛事现场退赛选手。

1230分,参赛选手罗元(编号M136)将手机拍摄照片发送至赛事官方微信群,照片中有10人在抱团御寒。

1256分,景泰县110指挥中心接到参赛选手黄兴刚(编号M096)的求助报警电话,县公安局指令石林派出所出警前往救援。

1356分,白银蓝天救援队接到救援电话,随即召集所有男队员赶赴事发赛段支援。

1410分左右,大批参赛选手退赛,赛事被迫中止。赛事组织机构开始实施救援,但未宣布停赛。

4)应急救援情况

1410分,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携带保暖物资前往救援,协调救护车及医务人员赶往事发地点。

15时左右,石林公司、晟景公司发现气象条件恶劣、救援难度大,报告景区管委会主任请求增援。此时间为景区管委会向县委、县政府正式上报事件的时间。

1630分左右,景泰县委书记、县长抵达中泉镇常生村,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信息核对报送等工作。

1650分,省应急厅迅速协调并请求部队调动直升机参与救援,但因气象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17时,白银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到达现场组织公安等救援人员开展被困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工作。

1906分,省应急厅厅长接报后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并立即调派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森林消防总队增派力量参与救援行动。

1910分,省委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救援处置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长带领副省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紧急赶赴现场。

2220分,省长、副省长等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现场,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统筹指挥各方面力量开展搜救及相关处置工作。

1150分,最后一批7名遇难者遗体转移下山。

12时,现场指挥部宣布应急救援行动结束。

5)善后处置及伤员救治情况

白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等善后工作。64日,21名遇难者遗体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3.问题分析

1)风险积累阶段

组织方责任:风险评估形式化,未采用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评估赛道与天气风险;

利益导向决策:为降低参赛门槛,放松强制装备要求。

政府责任:“放管服”执行偏差:对运营方资质审查流于形式;政策目标冲突:追求“体育+旅游”经济效应,忽视安全投入,未监督相关主体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灾害触发阶段

应急管理失效:预警机制缺失:未建立“气象—组委会—选手”实时信息通道;

救援能力不足:山区通信中断,直升机救援延迟2小时。

应急信息阻滞:救援信息呈现“选手—组委会—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逐级向上传递的过程,未能建立扁平化的信息直达机制,降低救援效率。

3)危机扩散阶段

舆情管理失误:新闻发布迟缓:事件发生8小时后才发布首份声明;

责任回避:初期归因“天灾”,激化公众不满。

4.解决方案

1)风险防控阶段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引入SWOT-AHP模型:定量分析赛事风险优先级(如极端天气权重≥0.3);

强制装备清单标准化:参考UTMB赛事要求(冲锋衣、GPS定位器等)。

动态监测机制:建立“气象—医疗—救援”三方联动平台,实时推送风险预警。

2)灾害应对层

分级应急响应预案:按天气等级启动熔断机制(如风力>6级立即中止比赛);

救援物资准备:配置赛道移动救援站(携带AED、保温舱等设备)。

3)危机治理层

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协同网络:政府主导制定《户外运动赛事安全白皮书》,明确追责条款;企业参与推行赛事安全保险(如“猝死+失温”专项险);开通赛事安全“一键举报”平台,加强公众监督。

5.启示与思考

基于案例分析,提出体育赛事安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未来方向:

理念改变:强调“事前预防重于事后救援”的理念,推动从“被动应急”向“主动治理”的范式转变,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底线思维。

机制建设:体育赛事安全风险监管机制、体育赛事安全风险熔断机制;起草《户外运动赛事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明确强制装备、气象协作、熔断机制等条款。

实现路径:无人机巡航监测+选手生命体征实时追踪;开发“天气指数保险”,按气象灾害等级自动赔付;成立中国户外赛事安全联盟,推行“安全认证”制度。

三、案例使用说明

教学目标:1.理解“风险—灾害—危机”链的理论框架及其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2.掌握体育赛事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干预方法;3.培养多主体协同的应急管理能力与危机公关意识;4.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体系优化。

教学对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分组扮演组委会、政府、救援队,模拟极端天气下的应急决策;2.思考辩论:围绕“商业赛事安全监管应以政府主导还是行业自律”展开辩论。

思考题:1.基于“风险—灾害—危机”链,分析黄河石林事件中哪一环节的断裂最致命?如何阻断该链条?2.若你是赛事运营方,请制定一份极端天气下的“分级熔断机制”操作流程图;3.从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为地方政府设计一份舆情应对方案(需包含时间节点与关键动作)。

四、其他说明

案例编写者:张叶

案例来源: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微信公众号:大量细节披露!白银景泰“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调查报告公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M0MTAzMg==&mid=2652997421&idx=1&sn=77397ea9d5018160d842cc82511de687&chksm=8b56e0aabc2169bc6008877c42dd231dd94dcf6dd5ec07859b422191470de2a1557a4586769a&scene=27.

参考文献:[1]童星,张海波.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管理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0,(01):132-146+223-224.



|
|
|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政体育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访问总量:

©2023 湘ICP备18011312号-1;湘教QS3-2005050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