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下午,体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在237会议室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聚焦作风建设、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及民族宗教工作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范则周主持,院长刘伟及全院管理人员参加。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上级有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文件精神,并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后续讨论奠定思想基础。
范则周在中心发言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需以常态化机制破除“迎评时紧、评后松懈”的突击思维。他提出定期组织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会议,重点排查教学管理形式化、师德师风隐性滑坡、服务师生响应滞后三类风险点,并建议修订《教职工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将迎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黄涛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破除“重竞技轻育人”误区,建议将思政元素嵌入训练方案,通过赛事复盘强化团队精神培养。他同时提议设立“师德师风观察员”制度,由学生代表参与监督,打通作风问题直报通道。汪洋则从实践层面提出成立“党员突击队”,对标评估体系实行“项目认领-限时销号”制度,重点整治训练场馆安全隐患排查敷衍等问题,并重申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仰宗教的政策底线。
刘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作风建设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全院需警惕“体育无关政治”的错误认知,将迎评工作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针对学校期末评估反馈的运动员文化课缺勤率偏高等问题,他提出推行“晨读晚训”学风建设计划,实现作风与业务双轮驱动。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刘伟宣布实施“三评联动”机制,将迎评结果与年度绩效、职称评聘、干部选拔直接挂钩,并组建由学院督导担任的作风监督顾问团队。针对意识形态工作,他要求建立“线上意见平台+定期座谈会”双渠道反馈机制,推动责任层层压实;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宗教政策法规告知书》并签订承诺书,强化政治责任意识。
此次会议通过“学习-研讨-部署”三位一体模式,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路径,为体育学院以高质量作风建设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