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教育部体艺司【2002】1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以及学校关于修订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湘财院院发【2016】71号),结合我校体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我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体育学院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自主”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倡导全开发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氛围,努力实现学生从“要我上”到“我要上”转变。
二、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依据学校培养任务和体育课程的大纲设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的体育课程(每学期18周36学时)。体育课程分以下三类:
(一)体育俱乐部专项教学课(一年级第一学期)
一年级第一学期为基础体育课,原则上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实行男女分班上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体育课时间。新生入校实施网上选课存在着一定难度,有必要通过体质测试和科学设项,以了解他们身体初始状态。任课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宣传、发动,让学生了解“体质测试+俱乐部”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运作,缩短适应时间,以便于学生选项,提高课程效率。
(二)体育俱乐部选项教学课
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尽量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上课。
(三)课外体育俱乐部
1.高水平竞技课外俱乐部
针对学校各参赛代表队的运动员,通过专升本途径招生的体育特长生以及在某个运动项目有一定运动竞技水平的学生而开设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由体育学院组织运行,安排高水平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水平。
2.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
根据全体在校学生自主性、自愿性以及共同爱好,结合学校师资条件分项目、分批次成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每个俱乐部由体育学院组织运行,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提高竞技水平。
五、课程结构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学生有自主选择项目、上课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4.对部分身体缺陷、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六、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
(一)体育俱乐部专项教学课的课程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36课时/18周)
1.体育理论: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主要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①田径(男、女)②武术(男)③水晶级健康活力健身操(女)。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的练习。
(二)体育俱乐部选项教学课的课程内容(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每学期36课时/18周))
1.体育基础理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体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运动与营养;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就医前的简易处理;专项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2.各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的练习。
(三)体育俱乐部课程开设项目:
项目 等级 | 篮球 | 气排球 | 足球 | 乒乓球 | 健美操 | 武术 | 羽毛球 | 健美操 | 健身 健美
| 形体
| 女子防身术 | 跆拳道 | 棒垒球 | 攀岩 | 网球 | 体育保健 |
初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教学管理
(一)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俱乐部专项教学课原则上按行政班级实行男女分班授课、测验,人数最多限定38人。
(二)体育俱乐部选项教学课打破行政班级界限,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三)学生选课在学校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届时由教务处统一布置安排。体育俱乐部人数最多限定38人,一经选定,将不再做变动。
(四)体育俱乐部选项教学课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执行,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学生一学期无故缺课达3次及以上者,不予评定本学期体育总成绩,需到教务处办理重修体育课手续。
(五)课外体育俱乐部纳入体育教学课程计划(按课时计算)。授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晚上,周六周日全天(具体时间见课表安排)。
(六)个别病残学生凭医院证明办理上保健课手续。
(七)教学考核
学校制定统一的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进行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体育俱乐部课程考核内容如下:
1.体育俱乐部专项教学课考核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
性别 | 项目 | 比例 |
男生 | 50米 | 20% |
1000米 | 20% |
引体向上 | 20% |
武术 | 20% |
平时 | 20% |
女生 | 50米 | 20% |
800米 | 20% |
仰卧起坐 | 20% |
健美操 | 20% |
平时 | 20% |
2.体育俱乐部选项教学课考核内容(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
平时(20%)、选项部分(50%)、达标测试(30%)(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必测)。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未达到50分者,体育成绩不合格。
4.体育保健课考核内容: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
八、其它事项
1.根据湖南省【2014】136号文件精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按结业处理。
2.学生体育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根据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发【2010】21号文件,综合素质测评是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的重要指标。
3.学生在所选专项俱乐部规定的时间学习与训练,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按学校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九、本方案从2016年下学期开始实行,教务处、体育学院负责解释。
体育学院
2016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