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杨安娜:用实干为民的情怀抒写共产党人的绝对忠诚和责任担当
她,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她,是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锐意创新,引领党建;她,是一名实干的扶贫工作者,真心为民,甘于奉献。她便是我校党政办主任杨安娜同志。13年来她一直奋斗在高校党务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成绩展现着一名高校党务工作者的绝对忠诚和责任担当。工作期间,她先后获评“2016年度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南省高校优秀党校教育工作者”“湖南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办公室系统先进个人”“湖南省教育系统十佳党员学习明星”“2011-2013年湖南省优秀组织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杨安娜同志
恪尽职守 始终如一讲奉献
“她办公室的门总是开的最早,关的最晚。”同事眼中的她好像时刻都在忙碌着。十多年来,她长期在党委组织部、党政办从事党务、行政工作。部门人员少、要求高、工作繁重,她却始终如一的坚持,不辞辛劳、默默奉献。2005年以来,她在全校范围内先后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专题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了深刻领会、精准把握中央、省委以及领导讲话精神,她经常加班熬夜亲自撰写各类重要材料,不折不扣地将上级精神贯彻到学校发展规划、党委工作计划、领导讲话报告中,部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来,同中央、省委的步伐保持高度一致。每一次活动她都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个个环节、一个个阶段、一个个支部都闪现着她指导督查的身影,确保每次活动取得实效。此外,她还积极为校党委出主意、想办法,解决校级班子建设和遗留问题,圆满完成学校2次党委换届,组织进行了3轮中层干部换届调整,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近三年里,她还组织选送了25名处级干部到党校参加各类培训班,选派了6名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为学校后备干部的选拔提供了保障。
推陈出新 争做党建引领人
从事多年党建工作的她,积累了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为学校破解党建工作难题,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党建与行政工作两张皮、支部建设游离中心等问题上,她用小化与科学设置支部的方法,将党建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推行“五个全覆盖”。针对党建容易虚化的问题,她提出加强支部党建标准化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着力打造“三型支部”。为此,她制订、完善了16个党建工作制度,并组织每年开展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此项措施不仅规范了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员发展程序,更有效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业务不熟练、积极性不高”这是以前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大缺陷。在这项问题上,她每年组织党总支、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2至3次,组织到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学习,到全国先进基层组织——蓝山县毛俊村等农村调研,到韶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和贫困村开展实践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对于党员宗旨意识淡化、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她制定推出了《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意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开展“走下讲台、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心灵”“三个一对一”“三亮三比三评”“党员挂牌服务”“党员示范岗” 等服务活动,自己更是带头联系了院党总支、学生寝室、贫困学生,践行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与此同时,她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方式创新,搭建党建新平台。组织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党团共建活动,有的教研支部与校外机关、企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共建,有的行政支部与教师支部、学生支部,学生党支部与学生支部与团支部开展了共建活动。在学生服务大厅设立了“雷锋号”党团共建服务站,为全校师生提供多样服务,该站亦被湖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爱心示范单位”称号。此外,在她的推动下,学生党建前移每栋学生宿舍,在宿舍中建立了党员工作站和党员活动室,实行学生党员到宿舍报道、学习、挂职、亮身份,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学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此举特色鲜明、亮点纷呈,被评为全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工程优秀建设项目和示范工程项目,还受到了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的报道。
在教育教学方面,她主持组织的高校党建研究《高校电子党务实践探索》专项课题,获得专利1项,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和学习体会10余篇,刊发在《中国教育信息》等杂志和校园网、校报专刊。其组织指导的政治理论课部青年教师“日记列车教学改革活动”,获得了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中国教育报》对此予以专题报道。
心怀大爱 真心帮扶伍家湾
2015年元月,根据中央、省委有关要求,为加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我校负责帮扶溆浦县伍家湾村的脱贫攻坚。时任组织部长的杨安娜同志主动担起了这份责任,开始了她的扶贫之路。
“困难、问题再多,也要一个个想办法攻克”。这是她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三年脱贫攻坚,困难重重,尤其是作为资源稀缺型的高校后盾单位,工作难度则更大,但她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问题多。
从接受扶贫任务以来,她一直坚持,不泄气、不等靠,主动想办法帮助伍家湾村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最开始,村委班子思想保守,思路狭窄,脱贫攻坚克难信心不足,农村矛盾多且难以调处,甚至连村支书都提交了辞职报告。她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组织村支两委成员来校参加学校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活动,带领他们到杨开慧、任弼时同志故居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前往到长沙县开慧村、桃江县白牛洞村、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和新圩镇上清涵村等10多个村实地学习考察,学习这些原本并不富裕的村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由贫到富、由乱到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的先进经验。通过多方的学习调研,村支两委干部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开阔了眼界,并从差距中找到了自身作风上的不足,增强了奉献意识和脱贫致富、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
杨安娜入村入户实地学习考察
“帮助伍家湾村脱贫,必须找准发展产业的路子,但发展产业是扶贫中最难的工作。”扶贫工作队员介绍到。为此,她通过各种途径邀请了20多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到村考察指导,集思广益,争取政府支持以及和企业共谋发展之路。但由于自然资源匮乏,特别是交通不便,所有企业家都说,目前来村帮助发展产业很难,只能献点爱心。听到这些,她没有气馁,特意邀请了葡萄专家、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到村指导和论证。为了尽快见到成效,抢时间栽种苗圃,她自己带头垫资5万多元,与扶贫工作队成员以及村支两委一起垫资购买葡萄苗,争分抢秒帮助村集体发展了50亩“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动员产业带头户发展“户太8号”葡萄20亩。通过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年两个品种的葡萄园挂果,品种优良,在参加2017年湖南省第四届“湘葡绿品杯”葡萄品评会,双双得奖,“户太8号”获得金奖,“阳光玫瑰”获得优质奖。为了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开拓销路,她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亲自到上海寻找农产品销售市场,解决产业发展产品销售难问题,同上海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在农产品供给、劳务输送、旅游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对接,搭建了山区-社区,村民-居民物资供销和的桥梁,成立了湘沪物资供应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已有不少农产品发送至上海试销。

杨安娜(左一)邀请“葡萄教授”石雪晖指导村民修剪葡萄枝架
“伍家湾的孩子太可怜了,上学太难。”这是她经常所讲的一句话。所以她暗自下决心要大力推进教育扶贫,特别要扶“智和志”。她到处找资金解决伍家湾小学狭小设施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将村部从小学搬出来,改善办学环境。协调校团委组织支教队员到村里进行义务支教活动,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活动,分批带领当地小学生来长沙参观,让小孩走出大山,树立远大志向。扶贫工作队员说道,通过帮扶,伍家湾小学的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变,现在的小孩看不到以前的胆怯、懵懂、呆板,而是求知欲望浓烈活泼可爱孩子,对未来充满了理想和抱负。

杨安娜(前排左一)为伍家湾小学的孩子们发放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
两年多来,她先后入村20余次,走遍了全村15个组。有一次,她在陪同上海来的爱心人士到村调研时不小心摔伤手骨折,可她却放心不下调研工作,一直忍着疼痛坚持到第三天调研结束后才回长沙治疗。2016年过小年,她从医院病床上拔下吊针,冒着鹅毛大雪赶去慰问贫困户和工作队的同志。她还曾清晨4点半起床赶到学生家去体验小孩子5点出门翻山越岭上学的感受,组织爱心人士制作了“贫困山区42颗幼苗呼唤”,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她自己资助了3户贫困户,辅导资助1名贫困学生今年考上了湖南体育职院,将1名患疑难病的小学生带到省人民医院医治。为了不影响学校工作,她都会选择假期或周末休息时间去村调研和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近两年,正月初八年假里,她趁着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机会去村里组织大家召开座谈会和培训会,鼓励他们回村创业,带动村里发展经济。
道路桥梁修起来了,文化休闲广场建起来了,路灯装起来了,村里亮起来了,男女老少都唱起来、跳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各方的变化,让村民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她每次去到村里,村民都会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放,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将热腾腾的花生米煮腊猪腿端出来让她尝,甚至连狗也成了她的朋友,很远跑来迎接她,围着她摇头甩尾。大山的那份情,就是她的责任、她的牵挂。
感情真,行动实,成效好。杨安娜同志用一份份人民满意的画卷诠释着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