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产业发展绘新景 乡村振兴有活力 ——“青马志行”社会实践团队开展黄马洲村企业发展调研活动
供稿人:张琳源、朱馨仪、吴璇、刘一环 摄影:刘一环、朱馨仪、谭美琦   责任编辑:黄建跃  2024-07-05  点击次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解黄马洲村乡村产业发展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志行”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娄底市双峰县黄马洲村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芦笋种植——黄马洲村产业发展“新阵地”

7月2日,实践团队走进芦笋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芦笋彰显着属于黄马洲村种植业的浓浓生机。“自从知道黄马洲村中老龄人口就业形势难,我就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企业家张良军这样说道。

(图为“青马志行”队采访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张良军)

2023年,张良军从企业辞职,毅然决定回乡发展。他把先进种植手段和理念带回家乡,为黄马洲村的种植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当地村民就业创造“新路子”。截至目前,芦笋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几十个员工的产业园,销路扩展到周边各市县级。“可以在家门口就挣到钱,大家都很高兴。”张良军自豪地说。在企业的带动下,村里的民生情况越来越好,企业与当地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脐橙种植——黄马洲村产业发展“新篇章”

7月3日,实践团队在黄马洲村联村工作组组长向红卫的带领下,前往鸿程红心脐橙种植基地调研。“我们这里是双峰县内最大的扶贫基地。”彭惠铭站在种满脐橙树的山坡上,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彭惠铭曾担任梓桥村的村主任,有着一颗为乡村奉献自我的炽热内心。

(图为鸿程红心脐橙种植基地负责人彭惠铭)

在彭惠铭以及企业合伙人易满全的带领下,公司建设红心脐橙基地1600亩,一亩地可盈利2千余元。公司采用了高位嫁接、套种、喷灌和选果机等先进技术,同时还建设了文化水果长廊,介绍与宣传双峰县特色旅游文化。此外,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帮扶人口达2500余人。合作社给贫困人口提供分红和就业岗位,当前固定就业岗位有20余人,临时岗位若干。

(图为鸿程红心脐橙种植基地工人)

脐橙基地践行着“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的理念,在黄马洲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中起了重要的带头作用,成为了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的有效链接。

聚焦文产融合——黄马洲村乡村振兴“新天地”

7月3日,实践团队来到黄马洲村文化创意园,采访了文化创意园企业家王学巍。据王学巍介绍,文化创意园是2023年黄马洲村与星球跨境公司达成合作的成果。创意园主要生产开发儿童智力的文创产品,产品销往欧美国家。2023年,公司营业额达3.5亿元,预估2024年将增长20%-30%。

(图为“青马志行”队调研黄马洲村文化创意园)

回乡就业办厂,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还能帮助乡村脱贫致富,这是企业家王学巍始终坚持的信念,她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化创意园的创办,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建设,也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创意园员工彭珍感叹道,创意园的岗位给她提供了一条“既顾家又挣钱”的好途径。

(图为“青马志行”队队员与文化创意园工人彭珍(中间)的合影)

实践团队深入企业、深入基层,领悟深刻,纷纷表示将力行实践,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